田君,男,汉族,1981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导。1994年至2000年,毕业于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00年至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硕博连读,2004年至2007年,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获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曾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2012年至2013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做博士后,2013年历史学博士后出站并留校,2013年至2016年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参加“儒藏”“巴蜀全书”“廖平全集”“儒学文献通论”“儒学文献通史”等项目工作,2017年晋升副高职称,2018年四川大学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巴蜀全书精品集萃易学类主编、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周易》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四川新华文轩国学数字化学术顾问。
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儒学、经学、中华乐学、礼乐文化研究,从古籍资料整理与研究出发,在切实掌握文献基础上,以文献学之方法、哲学史之维度、礼乐文化之视角,解读历代文献,力求信而有征,用以推究学术思想体系。曾在四川省广播电视台开设新青年国学专栏,系统讲解古籍经典,省文旅电视栏目蜀相诸葛亮、央视纪录片李白等特约评论嘉宾,普及推广传统文化。长年面向文史哲专业开设“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招收研究生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
【论文】历年在《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四川大学学报》《中国音乐学》《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历史文献研究》《孔子研究》《诸子学刊》等学术刊物上,独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核心18篇(A1级期刊1篇、B级期刊2篇、C级期刊16篇)。
【专著】独著学术专著《古〈乐〉七考》20万字(齐鲁书社)、《周秦儒学文献史稿》64万字(光明日报出版社)、《先秦乐道思想体系与文献研究》75万字(待出版);合著《唐鉴译注》25万字(中华书局)、执编论文集《儒藏论坛》第八辑与第九辑(四川大学出版社);参编《历史教材人物史料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纲鉴易知录·唐纪全译》(中华书局)、《儒藏精华编(二二三)集部》(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籍整理研究】历年承担古籍整理著作十六部,《隋唐五代巴蜀诗词文辑存》35万字(未刊稿)、《李鼎祚易学整理与研究》20万字(未刊稿),《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史籍提要60种(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川大学版《儒藏总目》先秦段、明代经部、群经清代,撰写各类古籍提要124种,又参与其他学术著作(供稿万字以上者)9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之易学类古籍整理与研究,新点校400万字(已提交结项),大多首次整理出版。
【纵向课题】主持并完成科研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2011工程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后期项目1项、省级社科项目5项(四川3项、河南、贵州各1项)、厅级社科项目3项、以及其他各级项目10项;又历年参研国家级、省部级集体项目12项。
【获奖情况】2005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二等奖;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胡吴嘉环奖学金,一等奖;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科研奖学金,一等奖;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优秀毕业博士研究生评选,一等奖;2012年,四川大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表彰评选,一等奖;2013年,四川大学纳通国际儒学奖学奖教金,一等奖;2013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奖励,二等奖;2013年,四川大学博士后专项基金特别资助,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纳通国际儒学优秀征文奖(首届评选),三等奖;2016年,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纳通国际儒学优秀征文奖,三等奖;2018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纳通国际儒学优秀征文奖,一等奖;2020年,四川大学人文社科奖励(舆论引导)优秀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