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七讲

时间:

地点:

6月1日下午3点,四川大学古籍所举行了《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七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全国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钟肇鹏先生。钟先生系中国哲学学科研究的前辈著名学者,在此领域成果卓著。早在1946年钟先生就在《东方杂志》第42卷20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先后在《文史哲》、《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960年撰成《王充年谱》。“文革”以后陆续出版了专着《孔子研究》、《王充年谱》、《谶纬论略》、《桓谭评传》、《求是斋丛稿》(上、下)等;主编过《春秋繁露校释》、《中国哲学范畴丛刊》、《续百子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道教条目》等;另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钟先生此次给我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春秋繁露》与古籍整理”。

钟先生首先介绍了他与成都、与四川大学的亲密关系以及此次讲座选题目的之所在。据钟先生介绍,他出生于成都,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1938年入四川省立石室中学学习,1944年考入四川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次年与文学院中文系合并,1948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1949年考入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从蒙文通先生问业经学。同时在成都第八中学、第四中学(即石室中学)任教。以后于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冯友兰、任继愈先生治中国哲学史。所以说成都是钟先生的故乡、川大是钟先生的母校,此次讲座也可以说是钟先生的一次探亲之旅。关于此次讲座的主题定为“《春秋繁露》与古籍整理”,则主要是考虑到川大古籍所的研究特色。川大古籍所在古籍整理方面,尤其是近年来在儒学文献整理方面的卓著成就,实另同行钦佩有加。故此选题可以贴近专业研究,有助于学术交流。

其次,钟先生介绍了近代以来蜀学研究的特点及成就。钟先生说,搞中国学问,在四川有两种类型。其一为以辞章为主,其二为以经学、考据为主。以辞章当家的首推向宗鲁、杨明照、王利器诸先生,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就主要有《说苑校注》、《抱朴子外篇校笺》、《颜氏家训集解》等。以经学、考据为主的则以廖平、刘师培、蒙文通等为代表,主要成就有《谷梁古义疏》、《经史抉原》等。

最后,钟先生围绕其所主编之《春秋繁露》的校释、整理讲了很多心得、趣事以及疑案等。比如在资料的收集上,要尽可能地做到最全。在版本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选择善本。在文献的整理中,力求做到尽心尽职、尽善尽美。在疑难问题上,要勇于发掘探索、勇于承认不足等。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古籍整理,才能作出最好的成果。

钟先生以80岁的高龄,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解了两个小时。这份学术热情,值得我们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