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现场

陈恩林教授
2009年5月27日,“儒藏论坛”系列讲座再次在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的1-202教室给川大的同学们的带来了一场饱含内容的文化讲座。
本次讲座由海峡两岸两位著名的学者来主讲:吉林大学的陈恩林教授主讲《〈老子〉、〈易大传〉和〈太一生水〉三者宇宙生成模式的异同》,台湾元智大学的詹云海教授主讲《〈论语〉对中国人人生观形成的启示》。
《〈老子〉、〈易大传〉和〈太一生水〉三者宇宙生成模式的异同》
陈恩林教授是共和国培养的第一批史学博士,师从金景芳先生,在先秦历史与文化,文献与思想,特别是在《周易》、《春秋》三传这些领域教学、科研三十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
陈恩林先生非常关心儒学教育,近几年曾三度入川,为四川大学的同学讲授《春秋》三传、《尚书》、《诗经》和《周易》,也曾多次主持过四川大学古籍所的研究生答辩。
《老子》和《易大传》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部煌煌巨篇,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新发现的先秦的重要文献之一。这三部著作都包含有古人对宇宙的细密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都有对古人关于宇宙生成论的描述。
《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
《太一生水》曰:“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学术界无大异议。对于《易大传》中的描述,学术界多认为是对八卦的产出与应用的描述,而陈教授认为易本来就是模拟天地的,所以八卦的产生过程自然也反映了天地和自然界发生及变化的过程。
对于《太一生水》中的描述,陈恩林教授不同意学术界将其归入道家思想。《太一生水》篇的思想虽然对《老子》有所吸纳,但并不属于道家,而是与《易传》较为接近,可也不是儒家易学派别,应当属于在先秦时期广为流传的术数家学派。
此外,陈恩林还为同学们具体介绍了“神明”在各种典籍中具体的含义,以及“二生三”中“三”的具体含义等。
陈恩林先生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考证详细,给我们展示了古人关于宇宙生成模式的宏伟图景。20世纪初的不少学者在反思古代传统文化的时候,因为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认为我们古代没有哲学、没有本体论、没有形而上学,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古人不仅有宇宙生成论,而且有多个宇宙生成论。我们应该为先哲的成就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