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82讲

时间:

地点:

2012年5月23日晚,“儒藏”论坛第82讲在江安校区综C—405开讲,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应邀做“论儒家的王道精神”主题讲座。古籍所郭齐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李景林先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及《儒藏》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道家哲学、中国文化。

此次讲座,李教授从《论语》中孔子论管仲的言论谈起,表明君子“博施济众”应当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仁”之要在“修己”,仅以“博施济众”之事功,则不可当仁、圣之名。

个人品行的高低在于是否在“仁”的基础上“博施济众”,国家“王”与“霸”的根本性、原则性区别也在于“事功”是否建立在施仁政的基础上,由此论及“道义至上”与“事功成就”的关系。李教授指出,儒家“王道”的特点,在于突出“道义至上”原则基础上道义与功利的内在统一性。以道义为终极目的和最高原则,才能点化和升华王道的真正内涵;同时,唯有保有被升华和转化了的事功成就在自身中,王道才能具有充盈丰富的活的生命内容,避免流于抽象偏枯。儒家王道论可以简要地被表述为:一种在道义原则基础上的道义——功利一体论。就国际关系原则方面而言,儒家的王道论特别突出了道义至上原则的超越性意义,表现为天道、天意、仁心、民心、民意、民情之内在的一致性,从而使之具有一种“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顺天时”的必然性的力量。

在总结发言中,李教授一番发人深省的言论给在座师生很大启发,李教授概括道:儒家的王道论,主张在伦理共同体内部,必须以道义为最高的目的和原则。《荀子.礼论》:“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一方面,这个核心的道义价值建立起来,人的功利性层面作为整体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同时,这功利性亦才能被点化、升华,从而真正作为“人”的价值被实现出来。此为中外、古今之通谊,吾人亦当深长思之。

最后,李教授与现场同学进行亲切交流,围绕儒家王道及社会现状,进行深入探讨。李教授指出,现代社会“上下交征利”,是种种社会矛盾存在的根源,必须尽快建立“至善”的价值导向体系,引起在场师生共鸣。

【附】海报

儒家者流,游文六经,留意仁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羽翼人君。秉要持权,承顺阴阳。推明天道,敷弘五教。仁爱德治、民本礼法。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古先哲王,率由斯道。近世巨变,礼乐废绝,王道衰微,治平倾颓……王道理想曾是华夏民族的核心价值,虽千载沉浮,依旧彰显著独特的生命与魅力,博雅学人焚膏继晷,殚精竭智,以“弘毅死道”的使命意识,践行着王道复兴的伟大使命。让我们走进《儒藏》论坛,一起聆听上北京师范大学 李景林 教授为我们解读儒家的王道精神,敬请期待!

讲座题目: 论儒家的王道精神

李景林,男,1954年11月生,汉族,河南南阳人,哲学学士、硕士,历史学博士。曾任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及《儒藏》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得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种学术奖励。

在儒学、道家哲学、中国文化等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着有《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等,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儒学的心性概念与中国文化的心理结构》、《孔子与现代人生》、《孔子后学思想研究》、《儒学及其文化价值论研究》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主 讲 人:李景林 教授

主持嘉宾:郭 齐 教授

讲座时间:2012年5月23日(周三)晚上19:00—21:00

讲座地点:(江安校区)综C—405

回味经典,领略国学大师风采,尽在《儒藏》论坛系列讲座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