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97讲

时间:

地点:

2014年3月28日下午4点半,在四川大学文科楼二楼碉堡会议室,为了庆祝国际儒学联合会在我校设立“纳通国际儒学奖”颁奖仪式的隆重举行,促进我校《儒藏》编纂和儒学人才培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邀请西南政法大学的俞荣根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以“孔子文化的价值”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是《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97讲。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台湾元智大学詹海云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以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主持嘉宾舒大刚教授对俞荣根教授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俞荣根教授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着有《中国法律思想史》、《道统与法统》、《文化与法文化》、《儒家法文化》等书,并在《法学研究》、《孔子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俞教授不仅重视文献层面的研究,还非常关注社会现实,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努力为社会服务。

之后,俞荣根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

俞教授首先从自己当年就任四川省社科院的工作经历谈起,讲到了其所著《孔子还受国人崇敬吗?——12280份问卷的答案》一书的成因。2011年2月17日,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将“中华民族崇拜问题”研究作为市级重点课题委托下达给俞教授,俞教授通过深入的思考,认为其中牵涉到太多政治问题,故决定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完成此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关注度调查和问卷调查,经过三个半月的时间,到5月底完成。当时的网络舆情是,国博馆北门外树立孔子塑像一事被闹得沸沸扬扬,反对树像的声浪如山呼海啸。然而关于“中华民族崇拜人物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却依然是孔子高居“受中华民族崇拜”的历史人物之首位。

于是,俞先生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我们知道,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五四”的反孔文化运动,经历了1949年以后“与传统彻底决裂”的意识形态灌输,经历了“文革”的“评法批儒”、“批林批孔”运动,知识界被揪出和打倒了一批批的“孔老二”的“孝子贤孙”,民众中曾长期“谈孔色变”。然而此次问卷调查结果却恰恰说明了中华民族历来是有信仰的,而且这一信仰并未中断。中华民族的信仰不是宗教的、一元的,而是多元包容的、人文性、世俗性、伦理性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孔子信仰”。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仍应走一条由传统向现代的多元一体的人文伦理信仰之路。这正是孔子信仰的转化创新之前途所在,也是其价值之所在。尽管在问卷调查中,孔子得票率第一,但俞教授把它看作是一种趋向,一种在信仰危机、“伦理焦虑”氛围下回归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精神的要求和意愿。中华民族的复兴应当伴随自己人文伦理精神的复兴,应当有全民族共同崇敬的,或普遍信仰的人文精神和伦理精神及其杰出代表。在中华民族的人文史和伦理史上,只有孔子可以担当这一重任。

在过去的近百年中,孔子被我们当作走向富国强兵的障碍,视为实现现代化、世界化、市场经济和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阻力,被各种花样百出的“革命的名义”打倒和批判。我们所动员的一次一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批判和革命,不是把孔子形上化、伦理化、精神化,而是将其形下化、物欲化、粗俗化。当把孔子解构成具体的、物俗的人的时候,把他描绘成“野合而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劳而食、与美貌的南子同车招摇过市的好色者形象时,把他脸谱化为“奴隶主阶级代言人”时,孔子是不可能成为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伦理精神的代表,人们更不可能去崇敬孔子!所以,俞教授特别指出,如果我们要重建中华民族的信仰,只有通过“除罪化、去妖魔化”才能够实现。唯有如此,人们才能正确的认识孔子及孔子的价值,认识儒家文化的价值。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我们应当建构共同的人文伦理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孔子的人文伦理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孔子崇敬!孔子信仰! 同学们听了俞教授的讲座后深受启发,积极地与俞教授进行互动。吴龙灿博士就“当代提出儒学复兴的正当性”问题向俞教授请教,戴莹莹博士后也请俞教授进一步阐释对“多元一体文化”的理解,俞教授对此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最后,舒大刚教授对此次座谈进行了总结。舒教授认为俞荣根教授真正地做到了将学问与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现实而关注学术,用学术来指导现实,这是非常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的。此外,舒教授由俞教授的讲座,深刻地感受到文化延续的重要性。对本民族信仰的抛弃会导致文化断层,而文化断层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此,舒教授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对待自己传统信仰应有的态度。俞教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阐明了儒家文化的价值,给在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表达对俞教授的感谢,舒教授向俞教授赠书。整场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