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92讲

时间:

地点:

2013年10月24日,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以“关学源流、特征与精神气象”为题给川大师生带来了一场见解独到的学术讲座,这是继以“关于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的几个问题”为主题的讲座后,刘学智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第二场精神盛宴。

刘教授首先亲切地谈到了关学与蜀文化的渊源,随后简单讲解了张载的生平经历,早年张载游历蜀地,后见二程,王安石变法间辞官不受,醉心学术,定居关中,方创立传于后世的关学。

本期讲座刘教授从关学的定义、源流、特征及其精神气象几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关学概况:

一、关学的定义。

关闽廉洛,关中之学,北宋时期大显于天下。关学的定义,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张载及其弟子的学说,时间范围仅限于北宋;二是张载及其之后的关中理学,时间范围延伸至清末。刘教授认为这两种流行说法均有偏颇之处,前者狭隘,后者广阔,由此提出关学定义的独到见解,认为关学学者一定要具备三点要求:一为需是关中人,二为需是理学家,三为学者之学术需与张载学说相关。总结而言关学即“由张载创立及后来继承张载学说并与张载学风相关的学说”。

二、关学的源流

关于张载师承问题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其师承于申侯、二是师承于范仲淹、三是源于二程洛学。对此刘教授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张载学无师承,关学的行成是在相关理论历史累积的基础之上的。张载反佛从儒,赞同儒学不应纠于章句,并能够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与韩愈等人思想一脉相承。

三、关学的特征及其精神气象

张载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刘教授特别强调了“辨一两,论太和”“天人合一”以及张载“四句”的解读,他提出了新的儒家世界观,“斗争而和解”,即矛盾能够互相转化。张载的思想集大成地体现在他广为流传的“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本无心而人有心,需为世人取立正确的生活原则和命运方向,尧舜至孟子之学为往圣绝学,继前世绝学开后世太平。张载之学特别强调躬行礼教,身体力行。身体力行的强调使得关学在后世中得以绵延传承。

刘教授的讲解给在场的学生启发颇多,师生交流环节十分活跃,刘教授耐心而细致地一一作答和讲解,让大家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