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116讲

时间:

地点:

2014年9月29日晚间,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瑞熙老师在四川大学文科楼六楼古籍所会议室为我们带来了《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116讲——“治学漫谈”。此次讲座由古籍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到场的还有杨世文教授、王小红副教授等老师以及古籍所研究生。

朱瑞熙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宋史研究,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白鹿洞书院院长等职,着有《宋代社会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宋代卷)》、《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等著作,影响广泛。讲座伊始,舒大刚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朱瑞熙教授的求学背景和治学成就。舒大刚教授表示,朱教授六十年的治学经验值得青年师生学习,并对朱教授不顾旅途劳顿来为大家传授经验方法表示感谢和欢迎。

随后,朱教授用生动平实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了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1960年在复旦大学学习宋史并完成了相关方向的毕业论文;后自愿报考川大,在蒙文通先生门下深造,朱教授在川大求学期间虚心求教,经常前往蒙文通先生家中请教;1965年被分配至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工作,曾协助范文澜先生编写《中国通史》第五、六、七册,范先生要求很高,朱教授兢兢业业、保质保量完成了编写任务。在“文革”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朱教授的学习工作曾面临层层阻力,但他信念坚定、坚持治学,自己的学术道路未曾中断。

然后,朱教授通过举实例对青年师生提出了几点治学的建议:第一,学习工作中不要有畏难情绪,要顾大局、服从安排。例如,他在参与编写《中国通史》的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宋史的初稿还承担了辽金元历史的初稿编写工作;在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时,他分担了无人写过的部分,如“官制”和“选举制”。第二,要善于制作资料卡片,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朱教授在社会史研究中许多独到的见解皆来源于平时制作读书卡片的积累。第三,学术研究应力求全面并善于反思。朱教授讲到,《中国通史》第五册总体思想存在一些问题,不应完全从批评理学的角度去写,于是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文章为朱熹平反。其间,朱教授多次提到编写《中国通史》的艰难过程,老一辈学人在艰苦条件下不怕吃苦的钻研精神让在座师生为之感动并深受鼓舞。

最后,朱教授向大家介绍,他历时二十四年编写的点校本《宋史辞典》即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时,他计划撰写一篇回忆录式的文章来解决自己几十年学术生涯遇到的问题与矛盾。现场朱教授还耐心回答了师生的提问。

全场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圆满结束,在场师生从中深受启发。舒大刚教授在总结此次讲座时,充分肯定了朱教授的治学精神和他在宋代社会史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希望青年师生以朱教授为榜样潜心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