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人文主义
2014年7月2日下午三点半,在四川大学文科楼六楼古籍所会议室,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周巩固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西方古典人文主义”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是《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12讲。四川大学古籍所舒大刚教授、彭华教授、王小红副教授等老师、西南财经大学潘斌副教授以及古籍所的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古籍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舒老师首先欢迎周巩固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开办讲座。其后,简要介绍了周教授的学习、教学及研究经历。周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西方古典学专业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西方古典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世界古代史、西方思想史、史学理论等,并为学生们开设西方思想史、西方史学史、世界文明史、西方古典著作导读等课程。
在本次讲座中,周教授立足于自己擅长的西方古典学领域,围绕西方古典学中的“人文主义”展开探讨。主要讲述了人文主义概念的演变及其阐释,智者学派与人文主义的滥觞,苏格拉底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斯得雅学派(即斯多葛学派stoics)对人文主义的论述四部分内容。周教授认为,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到公元前3—2世纪乃至罗马斯得雅学派,一直到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帝国,斯得雅学派系统地阐释了自然法理论,标志着西方古典人文主义的完成。
首先,周教授从人文主义的概念演变及其阐释开始讲起。他在编写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时,结合自己对希腊罗马历史的理解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主义”概念的阐释,给“人文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人文精神是以往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活的终极关怀,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周教授认为,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文明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何为先进的文明?何为落后的文明?“人文精神”即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准。
接着,周教授又简明地介绍了“智者学派”。西方“人文主义”最初的滥觞就是要追溯到“智者学派”,追溯到普罗塔克拉和高尔吉亚。智者学派在知识领域的发起的这场革命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智者学派”对于理解西方思想史有重要的意义。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一场智力革命,它与雅典民主高峰期的政治相伴。这场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平民地位的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周教授用生动的例子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智者学派”会在这个时期产生及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智者”,而“智者运动”中的“智者”则是专指那些以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为生的职业教师。当时的智者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从哲学上来看,基本上倾向于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智者的言论往往大胆和惊世骇俗,他们否定权威,否定一切,坚定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它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完全是从个人的角度、从个人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其创始人普鲁塔克拉有个伟大的哲学命题即“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乍一看来比较简单,但是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含义非常深刻,这个“人”是一个个体的自然人,推而广之就是说,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你是贵族还是奴隶,你只要是个人,对于你而言你就是世界的中心,你就是衡量世界万物的尺度,这里面其实蕴含着“人人平等”的观念。周教授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人文主义的一个滥觞,奠定了西方古典人文主义的一种原则。“智者运动”是整个古代西方以及西方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它的作用在于使古代西方人对于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的价值和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
接下来,周教授以苏格拉底为实例,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智者学派的言论、语录,并将苏格拉底与中国的孔子简要地进行了对比。其后,周教授又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希腊化时代的斯得雅学派。其主要特点是对理性的尊崇,对理性的崇拜,该学派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创始人是芝诺,它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逻各斯”(logos)的概念。周教授认为人类文明最终是殊途而同归,西方文明中有很多值得中国人学习的成分。
最后,在师生问答的互动环节,古籍所的师生积极地与周教授讨论,并且就中西文化的对比作了较为深入的交流。
舒大刚教授对此次讲座作了总结。同学们通过周教授的讲座,了解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古典来源,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今后儒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