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109讲

时间:

地点:

2014年5月16日,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09期,即贵州大学张闻玉教授在本校开展的“天文历法在文史研究中的作用”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二教204教室举行。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舒教授首先对张闻玉先生远道而来、举行长达十天的讲座表示感谢。舒教授说,张教授渊博的学识对我们有无穷的启发;“顺阴阳”方能“明教化”,只有了解天道才能做到“顺阴阳”,而张教授的这十讲给我们阐明了天道之说;我们十分荣幸和幸运能够聆听到张教授的谆谆教诲。

本次讲座作为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张教授继续为我们介绍了西周纪年问题。夏商周断代和纪年,重在解决西周的纪年问题,而将天文历法研究和断代工程结合是研究纪年的最好方法。西周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西周前期是从文王开始到穆王,中期从穆王到厉王,后期是厉王到幽王;后期的纪年很明确,而前期和中期比较模糊。小盂鼎历来公认为康王器,但实际不是康王器。以此为线索,张教授为我们讲授了西周前期纪年的相关问题。小盂鼎始终被认为是康王器,这是不对的,这是跟迷信权威的结果。在前人的研究中,董作宾先生的研究是最接近真实的。将铜器历日加以纪年,分类为不同王室的铜器组,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根据小盂鼎的铭文,可以清楚的知道西周前期各王在位的年次。而西周中期这段历史,司马迁留给我们的说法是“共懿孝夷”。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张教授根据一组十个铜器,认为这一时期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共孝懿夷”。根据对西周铜器组的研究,张教授排列出“武成康昭穆共孝懿夷厉共和宣幽平”的在位顺序,其中穆王宣王在位四十年以上,宣王有两个纪年体系。传统说法认为厉王在位三十七年,共和十四年,宣王四十六年,幽王十一年,共和元年在公元前841年,宣王元年即前826年,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坚实的证据。如果将宣王一世的铜器进行排列,可以明确,宣王时期还是有一纪年体系。司马迁提出了“鲁真公十五年,一云十四年”,则前827年也是宣王元年。张教授指出青铜器对于史料的研究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文献资料比较少的周代,我们要学会利用青铜器以及青铜器组的方法来进行文史研究。

讲座结束后,舒大刚教授再次对张教授表示感激和敬佩,张教授以他深厚的国学涵养为我们带来一场精神盛宴。舒教授总结了我们应该向张教授学习的四个方面:一是学术功底醇厚,自钻自精,卓然成派,焕然大家;二是以天文历法为主线,以国学知识为背景,纵横捭阖;三是对学术运用非常灵活,有学有术;四是详细解决具体问题,不仅讲知识,还讲方法,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结合使用。张先生的十讲,从知识上是系统的,从方法上是科学的,从视野上是开阔的,从态度上是踏实的,不仅给我们带来天文历法知识,还给我们带来如何治学的道理。

詹海云教授也对张教授的学术赞赏有加,对张教授的著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彭华教授就夏商周断代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交流。吴龙灿博士后代表学生对张老师表示感谢,因聆听讲座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