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132讲

时间:

地点:

2014年33月10日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研究生院3-501教室,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王瑞来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王老师的讲座题目为“碑志不可尽信”,此次讲座是《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32讲。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古籍所杨世文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古籍所所长舒大刚等老师,古籍所的研究生以及诸多来自校内外的青年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是讲述王老师自己作《隆平集校证》的心得。《隆平集》成书于北宋,记述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历史,但却一直被冷落、不被采用,原因是长期以来其作者一直是个谜。

其实,此书为曾巩所著本无异议。因为南宋藏书家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卷六对此书有所怀疑,其后郑樵作《文献通考》也沿用了他的说法。四库馆臣在撰写《四库提要》时,于是大加发挥,力图证伪,“其出于依托,殆无疑义”。

但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里对前人的说法,采用证伪、证实、旁证等方法进行了批驳。近人叶建华作《隆平集作者考》也支持余先生的说法,但没有直接的证据。

事实上主要问题出在人们往往“以《太平御览》与《太平总类》为两书”。它们本来是一本书,问题出在刊刻、抄写的过程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载:“……寻改《总类》名曰《御览》”。《玉海》卷五四也有相似的记载。

从校勘学的方法看,王老师认为《太平御览》最初或许为四小字注文形式。传抄、刊刻者将注文误羼入正文。并估计曾巩为《隆平集》的编者而非作者,余氏和叶氏从文笔精彩处说,过于溢美。

王老师还补充了天文学知识和古籍校勘的相关知识。

讲座结束,老师们、同学们和王老师就文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瑞来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后长期担任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史编辑工作;1990年应日本学习院大学聘任,担任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至今;并以专着《宋代の皇帝权力と士大夫政治》获得史学博士学位,专攻以宋代政治史为主的中国古代史与古典文献学。研究之外,并兼任早稻田大学等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有《鹤林玉露》、《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宋代の皇帝权力と士大夫政治》、《中国史略》、《朝野类要》、《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宋季三朝政要笺证》、《隆平集校证》、《宋史宰辅表考证》等学术研究与古籍整理著作22部。并刊布有《论宋代相权》、《论宋代皇权》、《范吕解仇公案再探讨》(均刊于《历史研究》)等历史、哲学、文学、古籍整理等领域的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