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125讲

时间:

地点:

125.jpg

2014年12月23日晚上7点,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研究生院3-412教室,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十分荣幸的邀请到了著名的吴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谈谈民主仁学的体用论、文化观、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25讲。四川师范大学蔡方鹿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刘俊哲教授,台湾元智大学詹海云教授,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杨世文教授以及诸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以及在读硕博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之前,主持人舒大刚教授对主讲人吴光教授作了简要介绍。随后,吴光教授就“民主仁学的提出背景”、“民主仁学的形成过程”、“民主仁学的体用论”、“民主仁学的基本特性”、“民主仁学的文化观与核心价值观”、“民主仁学的当代意义”这六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吴光教授针对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的形态局限而提出新仁学的论述,针对现代新儒学的体用矛盾而提出民主仁学的新体新用论,针对精英儒学而提出面向大众、面向现代、面向生活的新论述。继而认为,面向新世纪的新儒学的基本型态,既非“新心学”,也非“新理学”,而是“新仁学”。这个“新仁学”,既源于古典儒学的孔子仁学,又是对古典仁学的批判性的扬弃与改造,其基本思想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内圣外王”之学。如果我们要从体用关系上来理解这个“内圣外王”新儒学的话,则可以将它定位为“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的民主仁学。“民主仁学”是一种新体新用新儒学。其体用观是“民主仁爱为体,科技礼法为用”。这个体用论由四大元素构成:一是仁爱,二是民主,三是礼法,四是科技。其中仁爱、民主属于内圣之体,礼法、科技属于外王之用。民主仁学的基本特性首先在于民主仁学的根本特性在于其道德理性。其次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即人文关怀特性。三是重视开放日新、多元和谐的兼容性。吴光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的儒学应当是继承传统、服务现实、面向未来、兼融中西的新儒学,是坚持多元和谐文化观的民主仁学。

最后,吴教授指出在全球化、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儒学复兴的大趋势下,“民主仁学”论提出了一种既继承传统儒家的道德人文精神又兼融现代民主价值观的新儒学思想模式,提供了一个能够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儒学发展新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的,因此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我深信,兼融东西方文化之核心价值的民主仁学,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讲座结束后,舒大刚教授、蔡方鹿教授、刘俊哲教授、詹海云教授分别对本次讲座的论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使在座的老师同学受益匪浅。期待吴光教授下一场更加精彩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