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19时,《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141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周国林教授,讲座题目为“国学要义及其当代价值”。周国林教授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近年来致力于历史文献学、经学史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战国迄唐田租制度研究》、《经传诸子语选译注》、《中华大谋略》、《神仙传全译》、《大唐西域记注译》等,主编《二十四史全译》中的北史分册和魏书分册、译注《经传诸子语选》、主持编纂《张舜徽集》等。讲座由中华孔子学院副会长、四川大学国际儒学院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古籍所杨世文教授、张尚英老师、田君老师出席了会议,另有古籍所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其他校内外学人与会。
首先,舒大刚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一些基本信息,继而请周国林教授开讲。周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学的得名与研究阶段,指出“国学”一词的运用与梁启超、章太炎这两位学者的关系,提出国学经历了“百花齐放说国学”、“群起激愤批国学”、“立场鲜明论国学”这三个阶段。接着,周教授指出提倡国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而国学的这种重要功用在于国学中有十分优秀的文化遗产,他将这些文化遗产总结为“思想文化遗产”、“政治文化遗产”与“哲学层面的中华人文精神”。思想文化遗产主要有四个方面:孝悌观念与“礼三本”说,仁义学说与“五常”体系,“五伦”之则与朱子教条,以及“三纲八目”构成的内圣外王之道;政治文化遗产有五个方面:民本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石,德治是传统国家治理的核心,得人用人是实现德治的基本保证,正心修身是德治对官员的基本要求,制度变革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哲学层面的中华人文精神有四个方面:三才统一的宇宙体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气象,阴阳互补的和谐世界观。最后,周教授提出了国学的当代价值,如:增强人生智慧、陶冶思想情操、确立人生信仰等。
讲毕,诸位老师和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人的信仰缺失和信仰重建问题、道德仁义与礼治法治的问题、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问题等,周教授、舒教授就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杨世文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
整场讲座气氛活跃、内容精彩、互动频繁,提出了许多颇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和问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