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论坛第162讲通讯稿

时间:

地点:

2016年10月17日19时,《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62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5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孔祥林先生,讲座题目为“崇德 报本 教化——孔子庙的社会功用”。讲座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杨世文教授等部分老师、古籍所研究生及校内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舒大刚先生对孔祥林先生进行了简要介绍。孔祥林先生曾任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现任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先生从事孔子庙和孔氏家族研究有年,着有《世界孔子庙研究》《孔府文化世家》《衍圣公与衍圣公府》《图说孔子》等学术著作十多部,并长期从事国内外孔庙的保护工作,享誉海内外。

无标题3.jpg

孔先生以深厚之学殖,首先论述了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及其他地区孔子庙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重点论述了孔庙的三大社会功用:崇德、报本与教化。首先,学校自古祭祀先圣先师以崇德,西汉重设官立学校,东汉后期孔子开始成为学校主祀,国立学校内的孔子庙从明代开始就称作文庙,文庙的设立起到了推崇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其次,文庙主祀孔子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其实就是报答孔子和先贤先儒对后人的贡献,也就是报本;复次,文庙设在学校内,目的就是对国家后备官吏进行道德培养,奉祀孔子及历代先贤先儒就是为其提供学习的榜样。最后,中国传统教育重视人格道德的培养,文庙很好地发挥了成圣、成贤、成人的教育作用,历代之所以建庙祭祀孔子,目的在于使国家长治久安。

讲座结束后,部分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孔先生认真地予以解惑答疑。最后,杨世文先生对本场讲座进行了点评。

讲座历时近两小时,气氛活跃、内容翔实、视野广阔,澄清了一些关于此议题的常见误解,发人深省,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