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19时,《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157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王瑞来教授,讲座题目为“校勘学与历史研究”。王瑞来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后长期担任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史编辑工作。后应日本学习院大学聘任,担任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至今;并以专着《宋代の皇帝权力と士大夫政治》获得史学博士学位,专攻以宋代政治史为主的中国古代史与古典文献学。研究之外,兼任早稻田大学等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有《鹤林玉露》《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宋代の皇帝权力と士大夫政治》《中国史略》《朝野类要》《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宋季三朝政要笺证》、《隆平集校证》《宋史宰辅表考证》等学术研究与古籍整理著作。并刊布有《论宋代相权》《论宋代皇权》《范吕解仇公案再探讨》等历史、哲学、文学、古籍整理等领域的论文百余篇。
讲座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古籍所杨世文、郑伟、秦际明等老师出席了讲座,另有古籍所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其他校内外学人与会。
舒大刚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一些基本信息,并阐明了本次讲座以“校勘学与历史研究”为题的原因,强调在历史研究中掌握全面、真实的史料的重要性,以及校勘学对于史料真实性的重要意义。王瑞来教授用校勘学中的诸多实例来说明校勘学对于廓清历史事实、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重要意义。他列举《神女赋》、“亲魏倭王”等实例,来阐明他的观点。王教授旁征博引,引用《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宋史》《宋九朝编年备要》《中兴小纪》《左传》等几十种古籍,其文献学功力,让人叹服。另外,在校勘学中,王老师认为理校是最高明的校勘方法,但是也是“最危险”的最容易出错的校勘方法,因为理校法容易流于主观臆断。自古代以来,孟子的字存在几种说法,在讲座的最后,王瑞来教授利用校勘学的方法对孟子的字进行了考辨,他认为孟子的字应当为“子舆”,之后讹为“子车”,之后讹为“子居”。其校勘学的论证方法、对古今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让听众受益匪浅。
最后,诸位老师和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王瑞来教授和同学们展开互动,认真详实地回答了同学们的疑惑。最后,杨世文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点评。
整场讲座气氛活跃、内容精彩、互动频繁,提出了许多颇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和问题,讲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