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56讲

时间:

地点:

2016年6月11日19点,《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56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主持人是四川大学古籍所舒大刚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关于‘以德报怨’的几个问题”,四川大学古籍所杨世文教授、尹波教授、古籍所其他老师和同学以及校内外众多学友到场聆听。

刘学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中哲史研究,着有《中国哲学的历程》《儒道哲学阐释》《中国学术思想编年》之《魏晋南北朝卷》、《中国思想学说史》之《魏晋南北朝卷》等。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首先刘学智教授分析了“以德报怨”这一说法和主张的源流,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这一说法首见《老子》一书,但刘教授认为其既非老子的思想,又非孔子的思想。刘教授从文献和老子主旨思想两个方面论证了老子不主张“以德报怨”,认为《老子》此章存在错简的情况,并引用严灵峰的观点指出这四个字应该在第七十九章“安可以为善”句前面,另外,刘教授认为老子的主旨思想是清静无为,待大怨已生再以德报怨是不可能为老子认同的。其后,刘教授又从文献、孔子的主旨思想与思想特色等方面论证该观点也不为孔子和儒家主张,并分析了朱熹对这一观点的反对态度,指出朱熹反对这一观点的三大理由:一是过于高远难行,二是混淆原则,三是其中夹杂私欲。最后,刘教授从现实生活出发,指出了这一说法的局限和难以实行。

刘教授演讲结束后,尹波教授、杨世文教授、舒大刚教授也相继就这一问题与刘教授进行了交流,几位同学向刘教授提出了问题,刘教授一一解答,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