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下午,《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51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日本学者汤浅邦弘教授,讲座题目为“怀德堂学派的《论语》解释——有关‘异端’之说”与“人类的文化遗产‘版木’的数字图书馆——以大阪大学怀德堂文库所藏版木为中心”。讲座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古籍所郭齐、尹波、杨世文等教授以及全所师生到场聆听。
汤浅邦弘,1957年生,日本人。先后毕业于大阪大学中国哲学系,分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此后又就读于大阪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受业于浅野裕一教授,以中国出土文献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出版著作有:《战国楚简与秦简之思想史研究》,《中国出土文献研究─上博楚简与银雀山汉简》,《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等等。从1997年以来,任中国出土资料会的理事职责。另外,其关于孙子与兵法的著作还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的研究》,《战的神——中国古代兵学的展开》,《孙子的兵法入门》,《军国日本与‘孙子’》。
首先,汤浅先生对本场讲座的第一个专题“怀德堂学派的《论语》解释——有关‘异端’之说”进行了讲解。朱子之学传到日本后,对日本的学术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同时,其对于经书的解释也受到了日本学界严厉批判。汤浅先生即围绕《论语》为政篇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经文,来探讨日本江户时代的学者们是如何接受朱子学,如何进行经书解释以及大阪怀德堂学派对于朱子之学的态度。首先,汤浅先生对朱子自己的解释进行确认,在朱熹的《论语集注》中,认为“攻”为治之意,“异端”为不符合圣人之道的杨朱、墨翟之说。之后,汤浅先生对日本江户时期以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学者对于此句的观点进行了介绍。他们认为,“攻”,为攻击之意,“异端”,因孔子的时代尚无诸子百家,因此,并非指诸子百家,而是指怀有异心者之意,并对朱子学的理解进行了批判。接着,汤浅先生以五井兰洲为例介绍了江户时期怀德堂学派对于该句的解释以及对于朱子之学的态度。通过考察五井兰洲的论着,汤浅先生认为可将五井兰洲的观点归纳如下:“攻”为治之意,与“为”同训,荻生徂徕的解释为误解;对于“异端”一词,针对荻生徂徕认为当时尚无诸子百家的观点,五井兰洲认为当时先于孔子的有管仲、老子,甚至还有一些无名的学者,因此对于有无诸子这一问题无法如此断定。总之,五井兰洲对荻生徂徕之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基本上拥护朱子学的解释,从此也可见怀德堂学派的立场。
紧接着,汤浅先生讲解了本场讲座的第二个专题即“人类的文化遗产‘版木’的数字图书馆——以大阪大学怀德堂文库所藏版木为中心”。 版木(或板木、木板),为印刷原版,是具有千年历史的贵重文化遗产。当今大量保存版木的国家,有中国、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具体的保存机关有(中国)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日本)塙保己一史料馆、奈良大学博物馆、(韩国)海印寺、韩国国学振兴院等。汤浅先生以日本大阪大学怀德堂所保存的版木为中心进行了重点讲解,并介绍了近年来怀德堂文库在版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讲毕,汤浅先生与在场学人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日本版木的保存与数字化浏览的问题进行了更为详实的解答。杨世文教授对整场讲座做了点评。最后,舒大刚教授提出开展中日学术深入互动的设想。
整场讲座气氛活跃、内容精彩、互动频繁,讲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