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3日下午3点,《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66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的段玉明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子曰怪力乱神——《朱子语类·鬼神篇》读后”。讲座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古籍所部分老师、同学,以及校内外众多学友到场聆听,座无虚席。
段教授首先回顾了唐宋以前的儒家传统对鬼神的基本态度:不谈论,不否定,将其悬置。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要考虑前生后世,而佛、道恰是弥补了这一空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鬼神存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到了宋代,如何安置鬼神已经成为新一代儒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朱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对鬼神问题做出回应的。
接着,段教授以《朱子语类·鬼神篇》的文本为基础,从有没有鬼神、什么是鬼神、怎样体察鬼神、鬼神与理气之关系、鬼神与祭祀之关系五个方面来阐述朱子的鬼神观。朱子认为,鬼神可能存在,虽未亲见,但用理性也可以推出其可能存在;鬼神为可感之气;我们可以通过事理和人心来体察鬼神;阴阳消长,气正为神,气邪为鬼;鬼神之气终究要散,故祭祀之目的即在延续祖宗之气。
最后,段教授总结道:(一)由于承认鬼神的存在,朱子将彼岸世界的视角引入了传统儒学,并与理气、祭祀融合为一,形成了完整的儒教体系,扩展了传统儒学的关注内容,为儒学的转型和宗教化奠定了基础。(二)朱子吸收了佛、道的内容,但又批判佛、道,反映了他以传统儒学为中心,吸收佛道的三教合一路径。(三)即便是在谈论鬼神,朱子依然恪守了儒家的理性主义传统,使新儒学与佛、道之类的宗教有明显区别。
段教授主题演讲结束后,共有六位同学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疑问,并与段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下午5点半左右,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