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 第182讲

时间:

地点:

IMG_20170701_194326.jpg

2017年6月29日16:00,“《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82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主讲嘉宾为著名文献与出版专家卢仁龙先生。讲座由古籍所舒大刚先生主持,并吸引了校内外众多专家、学生到场聆听与交流。

卢先生长期从事古籍整理、道教、经学、文献研究,享有盛誉。曾于1980年就读四川大学中文系,师从“龙学泰斗”杨明照先生,并于1987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至1998年担任中华书局编辑,现任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华民现代慈善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等职。

在讲座中,卢氏回顾了自己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始末,重点讲了“传世藏书”与文津阁《四库全书》的策划与出版工作。其间甘苦,令人动容。同时,卢氏还讲了自己目前重点关注的几大文献领域,如:民国文献学、海外汉学(原典)文献的搜集与分类、乡贤文化研究与文献整理等。

在卢氏看来,人类文化的精华体现在三个方面:文献、建筑与生活方式,因而文献研究,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径路。故之,从事古籍文献整理与出版工作,必当高瞻远瞩、立意宏阔,要有形而上的思考和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具体而言,要从文献的角度去看文化,从“大文化”的角度去看待文献,同时将二者与时代、生活接轨,真正实现由文献到文化、由文化到生活的研究模式。古籍整理本身不是目的,仅为门径与取法,最终都归结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担当。不过,在怀揣高尚情怀的同时,也要角度踏实,将每一步落到实处,如卢氏本人在做文津阁《四库全书》的项目时,历时十馀年,每日工作量惊人。总之,既要形而上,更须形而下。

而古籍文献整理与出版工作艰辛备尝,甚至吃力不讨好者往往有之,故而有志于从事的学人,尤其是年轻学子,还必须将之作为自己的兴趣所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也。同时,应该树立自己的榜样,如卢氏本人,就将民国出版巨人王云五、张元济与著名学者王利器、杨明照等人,奉为自己的楷模与精神高标。如此,方有信念、有力量、有勇气、有担当。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古籍所舒大刚、郭齐、吴洪泽、向以鲜等先生积极与卢氏交谈,就“文津阁《四库全书》”、乡贤文献、川大古籍所未来可开拓的研究领域等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充分的商兑与研讨。

卢氏本自学问中人,又多参商界之事,而悠游二者之间,故颇多效习之处,其以优雅的风范与广阔的知识,为到场的听众奉献了一道文化盛宴,尤其是为有志于从事古籍整理与出版的年轻学子们,提供了切实而深刻的门径与津筏。最终,历时近两小时的讲座,在和洽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