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 第181讲

时间:

地点:

w.jpg

2017年6月23日晚上7点,《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81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5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分别为西南交通大学詹海云教授、江苏师范大学陈延斌教授。本场讲座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段由詹海云教授主讲“马一浮的国学观 ”,后半段由陈延斌教授主讲“家训:中国人轨物范世的家庭教科书”。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古籍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古籍所尹波教授、杨世文教授等出席了讲座,同时吸引众多校内外人士前来聆听讲座。

在讲座中,詹教授首先指出马一浮先生国学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千年未有之变局,是在民族自信心严重流失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接着詹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国学、儒学、经学、理学、新儒学几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理清了当下对这几个概念的混淆和错误理解。随后詹教授着重分析了马一浮的国学观要旨:国学即是六艺之学、用六艺之学统摄一切学术。詹教授从六艺之学的内涵、六艺之教的卓越性、普遍性、必然性几个角度结合马一浮先生的生平事迹,对其国学观做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

wq.jpg

后半段时间,陈延斌教授精彩开讲。陈教授首先指出“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家训的概念、作者、形式、体裁,家训文化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等方面,有理有据地证明了这一提法。接着,陈教授介绍了传统家训文化教子立身、睦亲治家、处世之道的主要内容。以“义门陈氏”大家庭为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家风培育的途径方法。陈教授重点分析了传统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强调家训文化促进了几千年来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陈教授分析了传统家训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出传统家训教育的途径和许多做法都可以古为今用、学习借鉴。

晚上10点,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结束后,詹教授、陈教授和师生们就马一浮的国学思想和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互动,古籍所舒大刚教授、杨世文教授对二位嘉宾的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在阵阵掌声中此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