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 第193讲

时间:

地点:

无标题.jpg

2017年12月19日上午9:00-11:00,“《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93讲——“谈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五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主讲嘉宾为贵阳孔学堂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贵州省哲学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徐圻教授。讲座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廖文辉博士主持,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舒大刚教授评议。古籍所杨世文老师、彭华老师、田君老师等校内外众多学者与在校学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徐圻教授主要从解读“文化自信”和结合自己谈感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本次讲座的介绍。首先就是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的解读。徐教授谈到,“文化自信”这个字眼在近段时间用得十分频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均提到过文化自信,这是属于“四个自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说到底还是文化自信,目前发展最核心的还应该是文化软实力。徐教授特别之处,“文化自信”对于研究学术和科研的工作者来说是支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徐教授进一步从历史唯物论中分析文化自信的内涵,一般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果从机械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就会有失偏颇。徐教授认为文化有其相对独立性,以儒学为例,虽然在两千五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形态的诸如经学、理学、朴学等产生,但是儒家学说的本质和内涵并没变化,我们理解文化的地位及意义应该灵活一点。徐教授还从文化变革这个方面来谈文化的意义,他认为文化是不容易变革的,文化一旦变革,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将是剧烈的。并总结了目前中国文化发展生态的两大特点—“权利本位”和“市场本位”。

接下来,徐教授为在座听众分享了自身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他指出只有“满不在乎”的文化才是最自信的文化,所谓“满不在乎”,并不是贬义上的,而是指已经达到某种境界,不需要过多刻意的在乎外部的因素。比如汉唐的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盛世的文化。徐教授又从儒释道三种不同内涵的文化着手,认为儒学之所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就在于它既不在乎异己文化的入侵和渗透,也不在乎异族的征服。但是又能融合不用文化,为己所用。徐教授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文化自信。徐教授最后指出文化的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在文化基础设施上面要积极发展,在文化内涵发展上,要润物细无声。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在座听众兴致颇高,纷纷就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疑惑的方面向徐教授请教,徐教授都一一作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最后,舒大刚教授以“道德自律、知识自新、文化自信、技能自豪”总结了本次讲座,中午11:30点,讲座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