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 第183讲

时间:

地点:

183.jpg

2017年9月4日19:00,“《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83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五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主讲嘉宾为著名宋史研究专家王瑞来老师,王瑞来老师的讲座题目是《蜀道通天下——魏了翁学述》,讲座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评议,校内外众多学者与在校学生参与此次讲座。

王瑞来老师首先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场,然后指出自己这里所说的蜀道不是李白笔下形而下的实指的崎岖道路,而是指的形而上的思想之路,是指发端于蜀的理学。

南宋道学大盛,尤其在朱熹死后,道学定于一尊,成为偏安一隅的弱势朝廷的道德支撑。借元代统一之势,道学也南北合流,一统天下。在宋末元初,蜀地学者纷纷出川,以江浙为主,星散四方,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蜀学东渐,为普及道学,在客观上起到重要作用。就像楚文化弥漫于汉代一样,南北统一后的道学带有深深地蜀学基因,形成了“蜀道通天下”的局面。

蜀学何以如此兴盛?王瑞来老师认为魏了翁(1178—1237)功劳殊大。魏了翁本是四川人,又长期在四川为官。在当时蜀地虽然偏远,但相对于中原和东南,较少战乱,生活相对安定。在庆元党禁后期进士及第的魏了翁,后来乘弛禁之风,借回川为官之便,带回大量朱熹的著作并加以刊刻传播。为程朱理学在蜀地的传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由是“蜀人尽知义理之学”。魏了翁虽是朱熹私淑弟子,但因缘际会却颇得直承。后来魏了翁创立白鹤书院执教讲学,门下直承弟子与私淑弟子众多,为蜀学兴盛和道学传播蓄积了大量人才。

魏了翁在学术上很服膺朱熹。韩愈曾说“孟子之功不在禹下”。魏了翁则直认“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并常以自己不能亲炙于朱子门下为憾。但是,魏了翁并不迷信朱子。有人说为学“只须祖述朱文公”,魏了翁对此不以为然,魏了翁认为对于儒家经典,较之后人第二手乃至第无数手的解说,不如直接研读儒家经典。

总的来说,王瑞来老师认为魏了翁可算是蜀学灿烂的夕阳,又是儒学新一轮朝日。魏了翁是继朱熹之后道学发展史上的巨人,是儒学星空中的一等星。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粟品孝教授以及几位同学积极和王瑞来老师交流。就魏了翁与真德秀的地位问题和魏了翁的代表性著作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之后古籍所舒大刚教授进行评议,并透露魏了翁的《鹤山全集》已由古籍所的郭齐先生和尹波先生合力点校完成,近期将会出版,这将为研究魏了翁的学术思想以及评定魏了翁的价值和地位提供便利。

最后,讲座历时两小时,在融洽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