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 第207讲【海报】

时间:

地点:

儒学的精神性不能简单等同于宗教性。按其实质,儒学的精神性之维以意义追求为其具体内涵。以人禽之辨为前提,儒学确认了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由此为意义的追求提供了价值论的前提;基于仁道原则,儒学肯定忠与恕的统一,以此避免意义的消解和意义的加强;以自我提升为指向,儒学注重人的成长,以此区别于可能导向自我否定的“超越”;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之境中,理想意识和使命意识在儒学中获得了内在的统一。相对于“超越”的宗教进路,儒学的意义追求更多地展现了基于“此岸”的现实性品格。然而,近代以来的某些发展趋向在不同层面消解人的存在价值的同时,也使精神性之维的意义追求失去了前提和依托。以此为背景,便可注意到儒学的精神性之维在今天所具有的意义。

讲座题目:儒学的精神性之维

杨国荣,1957年10月生于上海,198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国际儒联理事,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代表著作有《王学通论》、《善的历程》、《科学的形上之维》、《实证论与中国近代哲学》、《心学之思》、《孟子的哲学思想》、《理性与价值》、《伦理与存在》、《思与所思》、《存在之维》、《庄子的思想世界》、《成己与成物》等。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评议人

主持人

题目

2018年5月10日19:00-21:00

望江校区

第二教学楼

206教室

杨国荣 教授

彭华 教授

廖文辉博士

儒学的精神性之维

回味经典,领略儒学名家风采,尽在《儒藏》论坛系列讲座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四川大学教务处

复性书院

承办单位: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巴蜀全书》编纂组

儒家文明协同创新四川大学中心

协办单位: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