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4月27日晚上7点至9点,《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204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第二教学楼201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我的故事,我父亲—南怀瑾 ”,主讲嘉宾为南怀谨先生幼子南国熙先生。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古籍所廖文辉博士主持。四川大学古籍所舒大刚教授、杨世文教授以及陈长文、霞绍晖、杜春雷等老师出席讲座,另有不少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众多校外人士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南国熙先生首先介绍说,今年是南怀瑾先生诞辰100周年,此次讲座是纪念南怀谨先生诞辰100周年巡回讲演的第一场。之所以选择成都作为首场讲座的地方,乃是因为南怀谨先生在四川生活长达十年之久,曾在川大讲学,与成都、与川大有比较深的渊源。
在讲座的前半部分,南国熙先生对于南怀瑾先生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南怀瑾先生生于1918年,浙江温州人,出身书香门第、天资聪慧,幼承庭训,广涉四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年近二十的他毅然投笔从戎,只身赴川滇戍边;在川十年间的传奇经历和思想转变又使他弃武从文,立下了弘扬儒释道诸子百家,接续中国文化断层誓愿。此后的生涯,便在此愿力的指引下从大陆到台湾,到美国,到香港,再从香港回到大陆,一直苦心孤诣为重建中华文化奔走呼号,耕耘数十载,著述丰硕,堪称一代“国学大师”。南国熙先生强调,南怀谨先生一生是不承认这些所谓“国学大师”的头衔的,他对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位“学人”,并在临终前手书 “天下为公”四字以明自己毕生之志。
接下来,南国熙先生分享了父亲教诲自己的一些事情。南国熙先生以幽默、风趣的口吻,通过展示南怀瑾先生生前老照片、信札、书法作品,给大家讲述了不少南怀谨先生不为人知的故事,并通过邀请听众用四川话朗读南怀谨先生诗作的形式,与听众作了热烈的互动,不时引得阵阵掌声。
晚上9点,舒大刚教授对南国熙先生的讲座进行了总结。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和校外人士纷纷上台向南国熙先生请教,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