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五经正义》有十二条“例”,其中的三条被学界长期误解。它们是:⑴注可破经之例;⑵疏可破注之例;⑶以一家为主,旁及异闻之例。另外的九条,则学界未曾注意。它们是:⑴有以追求正确阐释经旨为第一要义之例;⑵有经文自疑例;⑶有所选注家是指该注家的一家之学之例;⑷有注的生杀予夺一操之于疏之例;⑸有疏可破经之例;⑹有疏须补注之未备之例;⑺有对于所选注家,明知其错,孔疏也应予以疏通之例;⑻有将落选注家的错误注解作为反面教材使用之例;⑼有“各从其家而为之说”之例。
讲座题目:孔颖达《五经正义》义例研究
吕友仁,河南荥阳人,1962年河南大学外语系毕业。198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2年4月开始任教于河南师范大学,1992年晋升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经学、中原文献整理研究。主要著述有:《礼记全译》、《周礼译注》、《礼记讲读》、《礼记研究四题》、《读经识小录》、《训诂识小录》,主编《中州文献总录》。先后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整理《礼记正义》。
时间
| 地点
| 主讲人
| 评议人
| 主持人
| 题目
|
2018年3月 30 日15:00—17:00
| 望江校区
第二教学楼201教室
| 吕友仁教授
| 舒大刚教授
| 廖文辉博士
| 孔颖达《五经正义》义例研究
|
回味经典,领略儒学名家风采,尽在《儒藏》论坛系列讲座
主办单位:
|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四川大学教务处
复性书院
|
承办单位:
|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巴蜀全书》编纂组
儒家文明协同创新四川大学中心
|
协办单位:
| 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