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籍合网”为四川大学师生开放了《中华石刻数据库》的试用,欢迎广大师生积极使用并提出宝贵意见。
产品简介
《中华石刻数据库》是专业的石刻资源数据库,整合了各时期、地区、类型的石刻文献,并不断收入近年来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集合了历史资料与学术成果于一身。目前已上线 “宋代墓志铭数据库”“三晋石刻大全数据库”“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唐代墓志铭数据库”“历代石刻拓片汇编”等精品专题库。
子库资源
“宋代墓志铭数据库•初编”由李伟国先生主编,已经完成建设并上线。全部文献数据均按照古籍整理出版的标准进行了点校处理,除正文外,还包含了大量注释、校注等内容。收录资源包括:见之于史书、别集、总集等传世文献的墓志铭,共约5,000篇;金石图书所录出土墓志、各藏家所藏旧拓本等,约1,000篇;新出土墓志之见之于各种书刊者,约1,500篇;整理者自行购置搜集之拓本,目前约1,300种;共约8,800篇。
“三晋石刻大全数据库”由刘泽民先生、李玉明先生等主编。全书以抢救和存史为收录原则,以《三晋石刻总目》为基础,均全文收录。全书以县(市、区)分卷,原则上每县(市、区)一卷,另有山西博物院卷、五台山卷、晋商会馆卷和总目各一卷,全省预计125卷,现收入17,242篇。全卷录文分为现存石刻和佚失石刻,分别按时代顺序排列,不分类。每件石刻编纂内容包括名称(全称)、简介、录文(全文),另附照片或拓片。收录的石刻文字,只作标点,不作校勘。全书兼具史料和艺术欣赏价值,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是以毛远明教授遗著《汉魏六朝碑刻集释》为基础的专题性数据库。于2019年3月进行数字出版,是现今汉魏六朝碑刻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材料最翔实、成就最高的代表性著作。该数据库全面收集碑碣2,466通,制作成拓片图录3,000余幅;据图录准确释文,并加上现代标点;广集众本,精心校勘;对碑铭中的疑难词语简要注释和考辨,并辅以提要。作为一部碑刻文献整理研究著作,该书有材料收集全面、体例科学严谨、校勘准确精审的特点。
“唐代墓志铭数据库”是专题性的石刻文献数据库。本数据库文、图兼收,对原文进行标点、分段,并实现全文检索。全面地收集、整合隋唐五代各类墓志文献,利用作者收藏到的墓志拓片和已公开传世古籍以及已经出版整理的古籍(如各类全集、金石志等)等,不断完善数据库内容。总量约为12,500篇。
“历代石刻拓片汇编”是“中华石刻数据库”继“宋代墓志铭数据库”“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三晋石刻大全数据库”“唐代墓志铭数据库”之后,推出的又一石刻文献专题数据库产品,利用已经搜集的石刻拓片、传世古籍以及出版整理的古籍(如各类全集、金石志等)等,全面收录、整合的各种刻有文字内容的石刻资源。“历代石刻拓片汇编”具有较强的通代性,涵盖时期上起先秦,下至民国,不设地域范围限制。收录的石刻形制丰富多样,内容题材包罗万象,囊括碑碣、石阙、摩崖、墓志、造像、经幢、买地券等各种类型。
数据库进入方式
第一步:登录网址www.ancientbooks.cn 进入“籍合网”首页;
第二步:鼠标移入“数据库”根目录,点击进入《中华石刻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