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期刊《中华经典论坛》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征稿,欢迎大家不吝赐稿。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本刊宗旨
“研究经典,传承文明;融会中西,沟通古今。”本期刊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7〕35号),积极参与落实省委宣传部中华文化、巴蜀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发掘经典的核心精神和当代价值,服务文化建设。围绕中国传统儒释道医经典,充分汲收古今中西经典研究的方法和成果,突出中华经典的人文精神,打造国内外首个以中华经典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集刊。
二、本刊栏目
本期刊收录研究儒释道医经典研究的学术文章、学术名家及学者访谈录等。栏目包括:
经典研究:包括儒家经典研究、道学经典研究、佛学经典研究、中医经典研究、文史经典研究、其他经典研究等
学术论衡:中国经学史、注疏学、西方阐释学等理论探讨。
名家访谈:学人自传、口述、访谈等。
学术信息:包括书评、书讯、学术成果介绍。
中华经典的海外传播等,并根据具体来稿情况,设置专题栏目。
三、来稿要求
1.稿件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主体性、原创性、前沿性,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符合学术规范,学风严谨、文风朴实。
2.稿件须是原创尚未公开发表,篇幅以10000字为宜,也欢迎言之有物的长文。
3.投稿人须注明所在单位、收件地址及详尽联系方式,文章署名自便。
4.所投稿件须确保没有知识产权争议,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本刊所刊稿件,欢迎转载和引用。
5.文章格式
(1)题 名:应简明、具体、确切地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一级标题3号,二级标题4号,三级及以下标题与正文同用小4号。俱宋体)
(2)作 者:本名或笔名(4号楷体)。
(3)摘 要:以中文简体写作,应当简洁、准确地概括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00字(5号宋体)。
(4)关键词:选取最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术语3-5个。两个术语之间以分号隔开(5号宋体)。
(5)正 文:中文简体。采用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语体文(小4号宋体,从左至右横排)。
(6)注 释:采用随页脚注的方式,注释序号以阿拉伯数字加圆圈,如①②③……,置于引用文字或要说明文字的右上方。每页重新编号(小5号宋体)。
(7)参考文献:只标列必须的主要文献,用1、2、3……编序,列于整篇文章之末(5号宋体)。
四、稿件受理
1、来稿需同时提交稿件的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长年接受投稿。投稿日期分别以电子邮件寄发时间和纸质文本投递邮戳时间为准(投稿者请自行保存底稿,因限于人力物力,来稿无论刊否,原则上不一一退还原稿)。
2、两种形式投递的具体说明如下:
(1)请确认您的纸质本投稿邮件包含以下2个文件:作者简介和征文稿件(一式3份)。作者简介与征文稿件内容须与电子本保持一致。
(2)征文稿件纸质本以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一式3份。
(3)作者简介以A4纸打印和装订。
(4)信封收件人请标明: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华文化研究院《中华经典论坛》编辑部)收,并于信封背面注明“《中华经典论坛》投稿”字样。
稿件寄送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华文化研究院)收,邮政编码610064,联系电话:028-85415080。
(5)电子版文档请以word为文件格式提交。文件名格式为“作者名-文章名”。发送至邮箱:scu_zhwhyjy@163.com。邮件主题需注明“《中华经典论坛》投稿”。
五、稿件录用
稿件评选采取双向盲评方式,严格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函件或在线评审、会议评审、主编审定等程序。
来稿一经录用,即行通知;一旦刊发,即致薄酬;优稿优酬,转载加倍,引用者免费全年赠阅。
六、其他事项
我院将做好稿件的保密工作,所有材料不予退回。
其他未尽事宜由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2021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