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党组书记吴显奎同志来我所调研交流
来源:古籍所 编辑:古籍所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8日

image001.jpg

2016年5月17日下午三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党组书记吴显奎,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文史处副处长伍文等一行三人来到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对《巴蜀全书》工程进行深入调研。《巴蜀全书》总编纂、古籍所所长、儒学院院长舒大刚教授,副总编纂、古籍所副所长、儒学院副院长尹波教授,儒学院理事会副秘书长王小红副教授,《儒藏》总编纂助理张尚英副教授,《巴蜀全书》总编纂助理李冬梅副教授,所长助理郑伟博士等参加了调研交流会。

舒大刚教授对省文史研究馆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详细汇报了五年多来,《巴蜀全书》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吴书记、何馆长详细听取了相关汇报,仔细了解了我所的历史沿革、管理体制、人员配备、研究成果等情况,对我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吴书记详细介绍了省文史馆历史与职能,他指出近年来,省文史馆在保存、普及巴蜀文化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一方面启动省文史馆馆员传略编写计划,保存老一辈文史工作者的文献史料;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联合学术界、新闻界(如《华西都市报》),推介四川历史名人,出版普及类读物,让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希望利用现有的资源,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逐步推进与四川大学在巴蜀文化的保存、整理、研究、传播、普及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他表示,“家”是中国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所在,恢复“家”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富强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然而当今国人已经失去了精神家园,编纂《巴蜀全书》无疑是在重新找回并重建这个精神家园,恢复中华民族业已中断的“文脉”,这项工作可以说意义非凡。

image003.jpg

舒大刚教授向吴天奎书记颁发《巴蜀全书》学术顾问聘书

何馆长介绍了省文史馆组织机构与人员构成情况,他指出,省文史馆是一个统战性、荣誉性相统一的机构,它网罗了四川省文史领域内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等。以向楚、蒙默等为代表的四川大学知名学者,他们既是省文史馆馆员,也是四川文史研究的主力军。同时,省文史馆近年来除了在巴蜀文化传承的硬件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外,如兴建国学馆、方志馆等,还在巴蜀文献与文化的保存与普及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主办了《蜀学》《文史杂志》《国学》等期刊,出版了《四川军阀史》《地域文化通览》等著作。他表示,双方未来在以下三个面可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是联合四川大学的知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普及巴蜀文化;二是省文史馆与古籍所的研究生可以相互参与科研项目,为巴蜀文化的传承培育新人;三是以《巴蜀全书》专题性研究成果为载体,举办具有国内外影响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如《廖平全集》、《谢无量全集》等学术研讨会,推动巴蜀文史大家的研究,扩大巴蜀文化的影响,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参与巴蜀文化重建工作。

image005.jpg

舒大刚教授向何天谷馆长颁发《巴蜀全书》学术顾问聘书

舒教授对二位领导的看法表示赞同,他指出,省文史馆的专家是蜀学宝贵的财富,“养贤”是省文史馆的功能之一,这一传统可以追述到尧舜时代,所谓“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是敬孝的一种表现。此外,省文史馆在巴蜀文化的复兴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编纂《巴蜀全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编一部文献集成之作,更是为了复兴蜀学,重建道统,弘扬文化,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信仰体系、道德价值、行为守则等文化遗产,并结合时代要求,对巴蜀文化做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省文史馆与《巴蜀全书》在蜀学研究、蜀学传承、蜀学重建等方面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会后,舒教授向吴书记、何馆长分别颁发《巴蜀全书》学术顾问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