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关于《巴蜀全书》编纂方案的决议,2022年2月22日下午,《巴蜀全书》珍本善本文献丛刊书目审核会在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四川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查庆主持。四川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项目评审组副组长谭继和,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赵义山,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四川大学教授、项目学术委员粟品孝,西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潘殊闲,四川大学教授、项目总编纂舒大刚等参加评审。特邀嘉宾四川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杜小军、古籍特藏部博士王飞朋,项目资料组组长、采薇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王强,项目副总纂尹波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首先,在舒大刚教授全面介绍了《巴蜀全书》“珍本善本”系列的编纂缘起、执行情况及未来规划后,与会专家纷纷发言献策,并就拟列书目予以审核。谭继和教授指出成都很可能是中国雕版印刷的起源地,故该系列最初定位“蜀刻”为中心,但适当增加蜀人蜀地著作等内容很有必要。赵义山教授在充分肯定了整理珍本善本文献丛书的意义和价值后,建议增加些巴蜀名家及女才子等相关著作。徐希平教授指出该书目应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并提出是否以“稀见”为特征予以命名。粟品孝教授对书目排序、文献书目增减等提出具体建设性意见,认为还可将近代名家的批校本纳入考虑。潘殊闲教授则建议可考虑将关于乌台诗案、张献忠、古蜀历史、巴地文献、历史名人著作、医学家、数学家等文献适当增加。
随后,杜小军馆长代表川大图书馆,表示会对此项工作予以一如既往的支持。王飞鹏博士提出了图书馆依据的“善本”标准及变化,此项书目需多注意说明相关依据。王强经理表示在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后,将对书目做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以最大力量支持《巴蜀全书》此系列的编纂。
最后经投票,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评审程序合规,书目编排合理,全票赞成通过该珍本善本丛刊文献书目,同时还建议可将巴蜀历代碑刻、法帖、名家批校本等内容考虑纳入。

评审结束,总编纂舒大刚教授总结会议发言,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感谢之情,并表示编纂组将根据会议内容完善书目,从实际出发,力求精善,争取编出一套体现巴蜀文献特色的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