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彭华《民国巴蜀学术研究》出版
来源:古籍所 编辑:古籍所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4日

书名:民国巴蜀学术研究

作者:彭华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开本:170mm×240mm

字数:478千字

页数:368页

定价:88.00元

ISBN:9787569049756

【作者简介】

彭华(1969-),字印川,四川丹棱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近现代学术史以及中国儒学、巴蜀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160余篇,出版著作12部,参编著作5部,主编著作3部。著有《燕国八百年》、《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中国文化探秘·先秦篇》、《印川集:蜀学散论》、《民国巴蜀学术研究》等,编有《王国维儒学论集》,参编《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等,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大学卷)》等。

【内容简介】

《民国巴蜀学术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巴蜀学术研究”(12BZS014)的结项成果。

本书所考察、所论述的主题与范围,是民国时期(时间)、巴蜀之地(空间)的学术,以及与“巴蜀之学”有关的学术,包括学校与机构、学科与学会、学刊与出版、旧学与新学、国学与西学、学人与学术、本土与外来等。所涉及的学科,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语文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少量文字旁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本书对“民国时期的巴蜀学术”的面向与面貌做了梳理与勾勒,揭示了近代巴蜀学术的内涵与特色。本成果所做的工作带有基础性与系统性、全面性与综合性,是了解和认识民国巴蜀学术的一部学术专著。

【全书目录】

引言

一、关于近代四川的基本情况

二、影响民国巴蜀学术的因素

三、关于本课题的交待与说明

第一章 旧学与新知:由近代转型到走向繁荣

一、新学与教育

二、学会与学刊

三、报刊与出版

四、学科与成果

第二章 由地方而走向全国:以四川大学为例

一、由地方逐渐走向全国

二、机构与学刊

三、学科与学人

第三章 由西化到融汇:以华西协合大学为例

一、由西化到融汇的历程与特色

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第四章 战时高校内迁:助力巴蜀教育与学术

一、战时高校内迁四川综览

二、战时内迁四川著名高校

三、对高校内迁的几点评价

第五章 李庄:抗战时期的重要文化中心

一、中央研究院

二、中央博物院

三、中国营造学社

四、同济大学

五、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六、其它机构

第六章 莲花重光:近代佛教的复兴

一、佛教院校的创建

二、佛教社团的组建

三、佛教报刊的创办

四、文化交流的进行

五、重要人物与著述

第七章 蜀学人物论:以宋育仁、谢无量等人为例

一、宋育仁的经世之功与蜀学情怀

二、谢无量的学术成就与蜀学情缘

结语(近代巴蜀学术的特色)

一、经史为基,国学为本

二、熔铸古今,会通中西

三、但开风气,经世致用

附录

一、巴蜀学术编年(1911-1950)

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