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周易》为龙易说(提纲)
来源:古籍所 编辑:古籍所发布时间:2006年02月12日

《周易》缘何得名,前贤解释盖亦多矣!或谓义取“周普”,或谓得名“周代”。然皆义出臆测,未有实据。近时笔者在甘南藏区考察,耳闻藏语谓白龙江为“舟曲”,谓黄河为“玛曲”。因悟“周易”为“龙易”,“龙马负图”即“玛曲出图”。《河图》与“马”联姻,盖出于汉语对异族语言(称黄河为“玛曲”)之误解。而《易》之称“周”,原系汉语对异族语言(呼龙为“舟”)的直音。盖《易》之首卦为《干》,干之六爻皆以龙物取象,《乾卦》即是“龙卦”。上古书籍多取于首章为名,故以《周易》(即“龙易”)名焉。后世不知,望文生训,将“周”解释为“周普”、“周代”,以直音的汉字训诂异族语言,失之毫厘,缪以千里!沿此思路,试作《周易》释名,不当之处,识者正之。

一、《周易》释名旧说辨析

前人之解“周易”,主要有两说。

其一为取义说。郑玄《易赞》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孔颖达《周易正义》引)此取义说之代表。后之陆德明从之,《经典释文》曰:“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

其二为取名说。孔颖达《正义》:“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略)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毛诗》云‘周原膴膴’是也。”此取地名说之代表。后之朱熹从之,《周易本义》:“周,代名也;易,书名也。”周代之《易》,故曰《周易》。

“周易”之“周”有“周普”、“周代”二义,后世学者,或以取地为说,或以取义为说,互为轩轾,不相上下。而今观之,二说皆未允当。

首先,与《周易》并举的《连山》《归藏》,并不如郑玄所说以义为名,而是以首卦为称,“周易”不应该独自有取义、取地之举。《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又曰:“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注“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其说盖本之佚《山海经》:“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关于《连山》、《归藏》的得名,除了郑玄“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淳于俊进而傅会说“似山出内气连天地也”、“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也”)的“取义说”外,古代易学家更多的是主张“取首卦”为名(《连山》首《艮》、《归藏》首《坤》)说。

皇甫谧释《连山》说:“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邵雍:“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人统。易曰《连山》,以《艮》为首,艮者人也。”方悫:“《连山》首乎《艮》,其卦具内外而一体。”陆佃:“《连山》始于《艮》,故曰《连山》。《易》曰‘兼山艮’是也。先儒以为象‘云气之出于山连连不绝’,非是。”朱震:“《连山》首《艮》者,八风始于不周,实居西北之方,七宿之次”云云。郑谔:“《连山》经《艮》为首,夏人之易。其易艮上艮下,故曰《连山》。言如山之相连也。”以上诸人都说《连山》首卦为《艮》,艮为山,艮上艮下,象山与山相连,故名《连山》。实为得之。

《归藏》书名,根据孔子之说,本作《坤干》。子曰:“吾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而得《夏时》焉。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坤干》是什么呢?孔颖达曰:“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干。”贾公彦:“殷人因黄帝曰《归藏》。《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殷以十二月为正,地统,故以《坤》为首。”刘敞也说:“坤者万物所归。商以《坤》为首。《礼运》‘吾得《坤干》焉’。此《归藏》之易。”二氏所说甚是。

《连山》、《归藏》东汉犹存,桓谭诸人犹及见之,《新论》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繁而殷易简。”又曰:“《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诸学者之诿诿道说“《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必是东汉以来相承旧说,定非虚语。

即使在《连山》《归藏》失传多时的今天,从现存《周易》之中,也不难找到《连山》、《归藏》的影子。干宝认为《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一段话,“此《连山》之易也”。金景芳先生也“发现《连山》《归藏》的遗说,就在《说卦传》中”。指出:“从‘天地定位’到‘坤以藏之’,是《归藏》的遗说。”“从‘帝出乎震’,到‘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是《连山》遗说。”(《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后语》,辽海出版社,1998)。这些判断是极有价值的。《说卦》说:“干以君之,坤以藏之。”又说:“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又说:“终万物成万物者莫盛乎艮。”都极推坤、艮二卦,反映的正是首艮、首坤的特征。

《连山》、《坤干》(《归藏》)既然皆以首卦命名,与之并列且同成于上古之世的《周易》当然也不例外,因为这是上古文献名篇的通例。《周易》首《干》,《乾卦》从“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直至“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通篇皆以龙物取象,《乾卦》即是龙卦。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乾卦》的最早命名也许就叫“龙卦”(羌语谓之“舟卦”)。全书再以首卦命名,故《周易》当为“龙易”,用羌语称之则为“舟(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