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难矣哉!
夫人生者,秉无上高贵之人性,有无所不能之良知,而沦落红尘, 颇受轮回之苦、反复之累,忍辱负重,委屈心志,低三下四,趋炎附 势,“诸行无常,所受皆苦”,如此折磨,永无止境,长此以往,将 何以堪?
或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是一旦下海,万劫不复,意欲回头 靠岸,亦难矣哉!
或曰:修道念佛,出离红尘,超凡脱俗,成仙成佛,岂不一了百了?
苦海泛舟,慈航普渡,非无量之佛法,岂能济无边之苦海?
不能普渡众生,但求独善其身,普天下之苦痛灾难,岂能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抛弃红尘苦海,欲求自我超度,岂不是掩耳盗铃?
夫老子者,清静自正,无为而治。圣人无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善哉斯言!顺其自然,随波逐流,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大成若缺, 大道无名,返璞归真,道法自然。虽然,自然之道者,天地之道也, 阴阳之道也,亦万物之道也。所谓悟道、修道、得道也者,何为道?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而大成,犹如佛陀之涅盘(般若 ),性空寂灭,成佛成圣,至矣!然则,成佛者何为?成圣者何为? 成仙者又何为?
《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圣人之道,殊 途同归。无论成佛、成仙、成圣人,宗旨和目的都是为了救人。不能 救人,但求自救,不能度人,但求自度,都是自欺欺人,不可能有大 成就,也不可能得大圆满,所谓功德,纯属痴心妄想,自私自利,岂 有此理?故曰:修道之本在于人道,非人道不足以成道,可知矣。
盖三教之修行也,修法不同,宗旨相同,路径不同,目的相同。修 身养性,明心见性,根基都是做人。道家无为而治,清静身心,终将 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四大皆空,六度修行,顿悟佛性,发愿普渡众生 ,消灭人间痛苦。儒家克己复礼、成仁取义,然后治国安邦、道济天 下,所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也。
人生在世,堕落红尘,若不能看破红尘、自觉悟性,必将埋没灵性 、断送生涯,浑浑噩噩,自暴自弃,犹如行尸走肉,麻木不仁,醉生 梦死,可悲矣。
虽然,或落发为僧、出家为尼,或上山修道、了却尘缘,谁为净土 之资粮?何来无忧之仙境?人生天地之间,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众生 ,宇宙万物不可须臾离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万物一体同仁, 相依为命,缺一不可。
孟子曰:圣人者,人伦之至也。做人的最高境界,或曰无上菩提, 或曰无上正觉,或曰悟道真人,或曰无上天尊,其不可不重者,人伦 也。人伦者,人生之道也,及其至也,天人合一,万法归宗,人道与 天道合二为一,谓之完人,谓之真人,谓之神人,谓之圣人,谓之仙 人,谓之佛菩萨矣。
故曰:人生在世,非圣人无以立世,非圣人无以成德,非圣人无以 自救,非圣人无以救人。
人生在世,必行人道,达于天道,谓之圣人。非圣人无以自立,非 圣人无以自信,非圣人无以自足,非圣人无以自觉。除此以外,或修 仙道,或修佛法,非圣人之途,不能至矣。
脱离人道,违背人伦,无论上帝、真主,无论天主、耶稣,都是荒 谬的,不足信。
一切人间信仰,必以人生为要。脱离人生,难免虚妄。《圣经》之 博爱思想,《古兰经》之
和平宗旨,扶危济困,惩恶扬善,是全部宗教之核心矣。
《易》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恢复良知,光明正大,伟大人性至尊至贵, 顶天立地,庄严自足,浩气充满宇宙,德性遍及万物,无所不能,无 所不有,故能成就圆满功德。
人生在世,何以为人?曰:行圣人之道、修圣人之德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