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来源:古籍所 编辑:古籍所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7日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称赞谢良佐为"程门高弟子,窃以上蔡为第一。"此说未合事实。我以为从各方面尤其是从影响与成果来看,都应当改说"程门高弟子,窃以龟山为第一。"我的理由,约有六点:

一、我们首先要知道杨时在中国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在中国文化史上、学术史上、思想史上、哲学史上、伦理学史上都居于主要位置的是宋代理学,宋代理学中最重要的是镰洛关闽四大派,镰洛关闽四大派中最重要的是闽学一派,闽学一派中最重要的是朱熹。朱熹之学来自二程与扬时,杨时是中国理学由北传南的关键人物。所以被称为闽学创始人。闽学的祖师是杨时而不是朱熹,朱熹是闽派,也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但是,如果没有杨时的把理学传入闽北,也不可能造就朱熹。这个理学传统是这样的:由二程而杨时,由杨时而罗从彦,由罗从彦而李侗,由李侗到朱熹。杨时、罗从彦、李侗号称"南剑三先生"。罗从彦是杨时的弟子(也算是二程的弟子);李侗是罗从彦的弟子"(也算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朱熹是二程的四传弟子、杨时的三传弟子,罗从彦的再传弟子,李侗的弟子。

二、杨时以二程为师,与谢良佐、游酢、吕大临号为"程门四先生"。二程是洛阳人,属于北方。程颜独说:"吾道南矣",而未曾说"吾道北矣"、"吾道西矣"。这个"南"是指将乐的杨时而不是指建阳的游酢。杨时一生讲学著述活动都是在我国东南地区。

三、程颐、杨时都很注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在《杨龟山先生集》中有《论语义序》、《孟子义序》、《中庸义序》、《校正伊川易传后序》等文,杨时对《中庸》认为"圣学所传,具在此书,学者宜尽心焉"(卷26《题中庸后示陈知默》)。朱熹因此而有其代表作《四书集注》。

四、东南学者和康熙皇帝均称杨时为"程氏正宗"。其他三个程门高弟和程门另一高弟尹焞(“和靖先生")都不在内。张伯行也说:"游、杨、尹、谢四先生中,独推(杨)先生之学最纯,先生之信道最笃"。(《杨龟山先生全集序》)。

五、理学家中能做到理学、经济(按此在古代是指"经邦济世"或"经世济民"的政治事功而不是限于近现代所说的经济)、气节(指道德)、文章(指诗文)四长的不多,杨时却能把"四者合而为一"(用张伯行等人之语),超过了在他以前的源、洛、关三派的大师。后人多只知杨时是理学家之一而不知他的其他三长。他的气节,如他敢于率同列上疏论三大权奸(蔡京、王黼、童贯)等的罪恶之类,有人指出杨时的"经济",可与李纲"竞烈"。宋代最有气节的李纲、文天祥等人均为杨时作"画像赞"而杨时的诗文也为其师友所不及。

六、杨时活到八十三岁,比其他四位程门商弟的岁数都高得多。游酢、尹焞都只七十岁,其余二人都只五十出头。杨时一生著书讲学,影响最大。他除了自己的《龟山先生全集》以外,还有《二程粹言》,最可看出杨时与二程的学术关系。

单看上述,就可知道杨时在中国理学史上与福建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