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宋代文化研究》稿约
来源: 编辑:《宋代文化研究》编辑部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0日

《宋代文化研究》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1991年作为“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五十三辑正式创刊发行。自第二辑起,以年刊方式发行,先后由四川大学出版社、线装书局、巴蜀书社等担任出版工作。本刊现为一年两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刊内容以宋代历史、文学、哲学、文献及宋代文化等专题研究为主,同时欢迎《宋史》《宋会要辑稿》订误、校正类与《全宋文》补遗类文章。祈盼海内外学者不吝赐稿。

一、来稿须未曾在任何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既欢迎三五万字的长文,也接受千字短论,论点新颖,字体规范,标点正确,引文无误。文章层次一般不超过四级,用序号一、(一)、1、(1)表示。

二、来稿须提供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工作单位、邮编、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话、电子邮件等;若为学生,须征求导师同意并注明导师姓名)。

三、来稿须提供200字以内的论文摘要。摘要主要说明文章的主要观点,或选录出该文最重要及富有新意的观点,并予以客观呈现,不举例证,不叙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

四、来稿须提供3~6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术语,用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以及检索文献资料情报搜集的标准化语言词汇。选词以能迅速并准确地搜寻到该篇论文为原则,如:人名、时代、作品、术语等。

五、来稿统一使用简体字,引文标注采用当页脚注形式,用阿拉伯圈码数字(①②③……)统一编码,编码置于引文右上角。具体格式说明如下:

    1.  现代专著,依著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标注。

        例如: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256页。

    2.  古籍类,依著者、文献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标注。

        例如:[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卷一三五《山南西道三·兴州》,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643页。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建炎元年三月壬辰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2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页。

        [宋]沈与求:《沈忠敏公龟溪集》卷四《赐川陕宣抚处置使司诏》,《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海盐张氏涉园藏明刊本。

    3.  析出文献,依作者、析出篇名、文集题名、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标注。

        例如: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收入氏著《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08-121页。

        [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见[明]黄淮、杨士奇编:《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御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361页。

    4.  期刊文章,依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期、页码标注。

        例如:王水照:《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定位》,《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

        叶舒宪:《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东方丛刊》第3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16页。

    5.  报纸文章,依作者、文献题名、报名、日期标注。

        例如: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05-07。

    6.  西文书名、刊名采用斜体,文章篇名用双引号。

        例如:Parrick H. Hutton,“The Role of Memory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History and Theory 30(1991), 59.

    7.  凡同篇文章中脚注,再次出现时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例如: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第256页。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三五《山南西道三·兴州》,第2643页。

六、本刊仅接受电子稿投稿,请以.doc或.docx格式投稿。

七、本刊对来稿实行专家匿名审稿,随到随审。在投稿规范和撰写格式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的稿件,无法通过编辑部初审。凡于寄出后的两个月内(以电子邮件发出时间为准)未接到处理意见,作者即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限内,若因一稿多投产生不良后果,均由作者负责。

八、来稿文责自负,但本刊有权删改或作技术性处理;重大删改当与作者商量,不愿删改者请注明。

九、文章一经刊用,酌付稿酬,并赠与样刊两册。作者之著作权使用费与稿费一次性付清。

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凡向本刊投稿者,皆被认定遵守上述约定。

十一、来稿请发送至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宋代文化研究》编辑部。编辑部邮箱songdaiwenhua1991@163.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28-85412427。请优先使用电子邮件联系。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宋代文化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