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讲座第19讲

时间:

地点:

2005年10月24日下午,在四川大学文科楼六楼古籍所会议室举办了“四川大学古籍所《儒藏》系列讲座第19讲”。莅临本次《儒藏》讲坛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钿教授。周先生从三个方面对演讲题目《关于儒学现代化的断想》作了阐述。

一、什么是现代化

周先生现代化不能老是以欧美模式为标准。一场卡特里那飓风,美国政府不能及时救助,使一大批穷人死亡,还喜欢指责别国的人权问题。所以,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不能处处以美国为标准模式。现代化不是西化、欧化、美化。

现代是时间的概念。化有时间和空间两大化。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变化成了中国的用而成功的思想。王明、博古深通马克思主义,但他们要坚持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失败是很自然的。又如中医传到日本成了“和医”,佛教传到中国成为中国佛教,到日本成为日本佛教。印度佛教不讲孝,中国佛教讲孝,但不结婚,日本的佛教允许结婚。在时间上,原始儒学到汉代就“汉代化”。孔孟强调民为贵,汉人则屈民尊君。到宋代,吸取佛道思想,形成理学。近代人将古代儒学与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形成新理学。我们讲的现代化是这个时代的现代化,后代人只能称为时代化。

有人说儒学过时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中国传统思想现代化,儒学现代化,早已在实行中。我们可以从儒学在当今世界受到的欢迎看到它说服了现人的群众。

1、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名人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东方只有孔子,其他皆是西方人。

2、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开会时,有一位科学家宣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3、1993年9月,全世界宗教领袖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宗教会议,通过《全球伦理宣言》,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个普世伦理原则,并认为是“终极的、绝对的标准”,适用于所有人群。

4、孔子生日9月28日被美国加州定为教师节,还有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

5、孔子的塑像竖立在美国,也竖立在德国,孔子庙在日、韩很受重视。

6、2004年12月11日上午到高教出版社讲“训诂”,听众是马来西亚的中年教师28名。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哲学节在中国”。

8、联合国设立“孔子奖”。

9、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成立。

10、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举办儒学国际研讨会,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举办“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这些事实可以说明,孔子儒学对于当今世界还是有价值的,否则《儒藏》也用不着编了。儒学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将传统儒学变化成现代的新儒学,即可以用于现化获得成功的新形态的儒学,或者说,儒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群众认可。

二、儒学已经现代化

周先生在第二部分以新颖的角度阐释了儒不已经现代化,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上个世纪近百年批儒批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至今还有不少人“谈儒色变”,一说孔子儒学,就是落后保守的代表,就是过时的历史垃圾。如果是落后保守,就不要现代化,如果是“过时的历史垃圾”,就不能现代化。我却认为儒学要现代化,能现代化,而且已经现代化。

在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实际上就是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工人农民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所以马克思主义早就跟儒学相结合了。表面上许多人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儒学,实际上二者是在批判中结合的。“不打不相识”,当时叫做“批判继承”。如果分开来说,毛泽东在抗战中提出优待俘虏就是儒学中仁爱思想的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倾听群众意见的民本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发扬儒学中“和而不同”的精神;“一国两制”更是中国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戴逸说:“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又不一样,实行的是一国多制。比如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在新疆、东北设将军制,在西南地区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在蒙古设盟旗制,在维吾尔族地区设伯克制。”国民党时故宫内封建小朝廷与宫墙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西藏还保留农奴制,与全国实行社会主义也是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

理论界也在做儒学现代化的工作。二十世纪有一大批学者长期接受儒学的教化,然后学习西方文化,在斗争中融会贯通,综合创新,形成新儒学。如徐复观、冯友兰、熊十力、贺麟、张岱年,以及牟宗三、钱穆等人。海外兴起“孔子热”、“汉语热”都不是孤立的现象。儒学现代意义不言自明。儒学已经让世界感到一种需要,这就是儒学现代化的表现,如何能否定它的现代化呢?

三、儒学需要继续现代化

周先生有鉴于儒学现代化的现状,提出了他的第三个主要观点,儒学需要现代化。他认为现代化是需要长期继续进行的。

首先要改变观念。过去闹革命,讲的是对立统一,强调矛盾对立的一面,讲斗争是绝对的,斗争的结果就是一方吃掉一方。现在时代变了,需要安定的环境,和谐的社会,需要强调另一面,强调统一的一面,才能实现和谐,才有利于建设和统一。当然也不能忘记斗争的一面,但主流应该是统一,是和谐。

其次是要研究实际问题。先是个人的,再是国内的,最后是国际的,当然还有人与自然的。个人是修养问题,即“古之学者为己”。国内贫富不均相当严重,存在扩大的趋势。孔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均。”董仲舒认为“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应该是“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国际问题主要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霸权主义逼出来的。这是“优胜劣汰”传统观念的负面作用。“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反对霸权主义的内容,也反对充当奴隶,不欺侮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侮。人和自然的问题,儒道都有思想可以吸收,如“天一合一”的。

周先生从三个方面深入讲述了儒学的现代化问题,结论指出儒学能够现代,儒学已经现代化,儒学需要继续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