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上午九点,来自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吴光教授在研究生院1-204教室,为川大的同学们带来一场主题为“浙学的内涵、特色与浙江精神”的精彩演讲。
“浙学”是中华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浙学的理解、阐述及对其思想价值的发掘,对于正确理解浙江文化传统及其人文精神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浙学”最早由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吴光教授指出“浙学”从南宋形成以来经过了700多年,在历史上有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经济文化建设进程中,随着浙江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人们很想了解浙江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动力,所以很有必要来探讨浙学的内涵、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吴光教授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研究浙学的学术历程,本次讲座从理论上探讨了浙学的内涵、特色与浙江精神。
吴光教授首先介绍了“浙学”的渊源与演变。浙学的源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史前文化、古越文化、汉会稽文化、吴越国文化。浙学的最终成型是在南宋,其标志是永嘉功利之学和永康事功之学。南宋永嘉功利之学主张崇义养利,重视商业、教育和人才;永康事功之学主张王霸并用,义利双行。“浙学”在南宋、元、明、清几朝均有重要的发展。
接下来吴光教授概述了“浙学”的内涵。“浙学”在传统上主要是指浙东经史之学,但其内涵是与时俱进、不断延伸的,有狭义、中义、广义之分。
在经历千百年的学术磨合过程中,“浙学”各派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浙江人文精神。从王充中经宋元明清到近代鲁迅、蔡元培、马一浮都认同并阐扬了这种精神。“浙学”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求实、批判、兼容、创新”八个字。最为主要的四个代表是:1、王充的“实事疾妄”精神;2、叶适的“崇义养利”思想;3、黄宗羲的“经世应务”思想;4、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
吴光教授在第四部分介绍了当代的浙江精神。第三部分所述的八个字虽不能代表全部的浙学内容,但足以代表浙江文化传统的根本精神。这个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浙江的伟大实践中转化成为创业、创新的巨大物质力量,并逐步形成了富有创造力的当代浙江精神。
当代浙江精神是历史的“浙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主要可从以下五点解读当代浙江精神的内涵:1、“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2、“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3、“开放创新”的进取精神;4、“义利兼顾”的商业精神;5、“务实诚信”的敬业精神。这些可贵精神是建设现代新浙江的精神武器和有力手段,也是浙江人民的优良传统。
综上所述,“浙学”作为一种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地域文化形态,是构成中华文化大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但在历史上促进了浙江与中国的文明进步,而且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她已经或正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并在21世纪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典型体现。
在自由提问的环节,全场师生踊跃发言,与吴教授展开积极的交流。最后,在鲜花和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