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74讲第一讲

时间:

地点:

2011年11月19日上午九点,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光教授应四川大学国际儒学院之邀在研究生院1-104教室为川大同学带来一场题为“当代儒学复兴的标志与发展的新方向”的精彩讲座。

吴光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儒学、古代道家、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先后应邀、应聘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前苏联、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访问和讲学。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复兴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儒学天地》主编等职务。着有《黄老之学通论》、《儒家哲学片论》、《天下为主——黄宗羲传》、《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学派》、《儒道论述》、《古书考辨集》、《古今廉文》等多部学术著作,主编《黄宗羲全集》、《王阳明全集》、《刘宗周全集》、《阳明学研究丛书》、《儒学普及小丛书》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杂文、政论40余篇。

在本次讲座中,吴光教授首先介绍近三十年儒学的发展状况,指出儒学正在复兴且形势大好。吴光教授总结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它们具体是:1、国内外以儒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连绵不断;2、以儒学为主旨成立的学会组织、研究院、研究中心,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 3、各种名目的儒学论坛与国学讲堂风起云涌; 4、孔子学院遍布世界;5、民间修复孔庙、文庙,兴办孔子学堂、祭孔蔚然成风;6、孔子、名儒铜像标志儒学信仰的普及;7、成人、儿童读经活动普遍开展;8、大量儒学论文、专着、系列丛书、杂志期刊出版;9、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开始对儒学研究课题、祭孔、弘道活动采取积极支持与参与态度;10、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元素日益增多。

接下来,吴光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现当代新儒学的几种形态。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的派别按时代划分,主要有港台有四代,大陆有三代。而从学术上划分主要有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新仁学四大派别。

吴光教授重点讲述了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应该是生活儒学与民主仁学。其中,生活儒学最早由林安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主张发展生活儒学的主要有龚鹏程、黄玉顺等学者。其中黄玉顺指出: “生活儒学”首先是当前儒学复兴运动的现实语境,是当代生活样式本身; “生活儒学”是“关于‘实践’的一种‘理论’”; “生活儒学”秉持多元主义文化观。

当代儒学发展的另一方向是民主仁学。“民主仁学”这一概念最早由吴光教授提出。他指出“民主仁学”的思想模式是民主仁爱为体,科技礼法为用。“民主仁学”的文化观是多元和谐的文化观,吴教授将其具体表述为:一元主导,多元辅补;会通古今,兼融中西。“民主仁学”的基本特色有两点:一是兼融了儒家仁爱价值观与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新体新用”的新儒学;中国民主之路:从民本走向民主;二是既重道德实践、又重社会实践与历史进步,是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新儒学。“民主仁学”四要素:仁爱、民主、礼法、科学。“一道五德”论是民主仁学的核心价值观。其中,儒家的“道”和“德”是体用的关系,“道”是根本之德,“德”是所得之道。而“仁”是儒学根本之道,“仁”和“礼”应该是“仁本礼用”这样一种关系。“五德”是五常大德,即义、礼、信、和、敬。“一道五德”具有现代性与普世性。

讲座的最后,吴光教授总结了自己的发言,指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中心任务是复兴国学,复兴国学的主体应是复兴儒学。而复兴儒学关键在于重塑儒学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的道德人文素质。当代儒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建设生活的、民主的、仁爱的新体新用新儒学。儒学只有深入生活、会通古今、兼融中西才能继往开来。

最后,吴光教授又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当场解答了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附】海报

儒家者流,游文六经,留意仁义,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羽翼人君,承顺阴阳,光明教化。虽遭秦火,不绝如缕。汉兴文教,今古争锋。历及魏晋,释道迭起,南学北学,风流齐芳。唐宋变古,道学大昌。元明空疏,汉学经邦。民国剧变,飘零不彰……儒学经历千载,于风雨沉浮中显示着自己独特的生命与魅力,面对多舛的命运,无数学人殚精竭智,孜孜以求,以“朝闻夕死”的使命意识,践行着儒学复兴的使命。让我们走进《儒藏》论坛,一起聆听浙江社会科学院吴光教授为我们解读当代儒学的复兴,敬请期待!

讲座题目:当代儒学复兴的标志与发展的新方向

吴光,1944年生,浙江省淳安人,字晔如,笔名翟汶、华日光、辛访人。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儒学、道家、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先后应邀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访问和讲学。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浙江文史馆馆员,兼任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杭州师范学院教授暨中国哲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实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创新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等职。

着有《黄老之学通论》、《儒家哲学片论》、《中国儒学史论》、《黄宗羲著作汇考》、《古书考辨集》、《儒道论述》等,主编《黄宗羲全集》、《王阳明全集》、《刘宗周全集》、《中华文化研究集刊》、《浙江文化史话丛书》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杂文、政论40余篇。已发表的学术论着总计二百多万字、整理古籍近千万字、主编文集数百万字。其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图书奖、1988年、1994获省政府一等奖、1994年获院首届“现代社会科学腾飞奖”二等奖。

主 讲 人:吴 光 教授

主持嘉宾:舒大刚 教授

讲座时间:2011年11月19日(周六上午)9:00—11:30

讲座地点:研究生院1-104

《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 第74讲

内容

日期

时间

地点

第一讲:当代儒学复兴的标志与发展的新方向

11月19日(周六上午)

9:00—11:30

研1-104

第二讲:谈谈国学的内涵与基本精神

11月20日(周日上午)

9:00—11:30

研1-204

第三讲:论浙学的内涵、特色与基本精神

11月21日(周一上午)

9:00—11:30

研1-202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回味经典,领略国学大师风采,尽在《儒藏》论坛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