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现场
2011 年 4 月 28 日上午九点,来自台湾东吴大学的黄兆强教授应四川大学国际儒学院之邀在研究生院 1-104 教室为川大的同学们带来一场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是《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的第 70 讲,题目为“中国史学传统的再思考——从唐君毅先生论汉代史家学术思想之分类所获得的启示”。
黄兆强教授 1979 毕业于香港新亚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牟宗三先生。 1987 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东吴大学历史学系主住、文学院院长,台湾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史学方法、中国历史文献学、清代学术史和当代新儒家等方面的研究。 黄教授的著作有《廿二史札记研究》、《清人元史学探研——清初至清中叶》、《学术与经世——唐君毅的历史哲学及其终极关怀》等,主编《钓鱼台列屿之历史发展与法律地位》、《二十世纪人文大师的风范与思想》、《钱穆先生思想行谊研究论文集》、《钱穆研究暨当代人文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史学与文献》、《方志学与社区乡土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首先,黄教授简略介绍了唐君毅先生的生平。之后就进入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唐君毅先生认为,汉代史家,如司马迁与司马谈及班固分别在《史记》及《汉书》有论述先秦学术的部份,从中可以看到司马谈、班固两位史家对先秦学术的分类,这些内容反映了他们从综合的观点以阐述各学术间之相生共长、相辅为用的论说。这是唐君毅先生所最为赞叹的。唐君毅先生指出,先秦学术思想中六家九流之内容,大体上相当于现今人文学术的各门类;而各门类各有其自身之价值、领域、范围及应用上该遵守的节度。然而,这些看似相反、对立的各学术领域,其实是相反而相成,相生而共长的;这就是司马谈和班固通过对先秦学术论说所展示的一种综合论说的精神。
黄教授指出,唐君毅先生对司马谈和班固分类的看法主要有四点:( 1 )先秦诸子学术既被分类,就说明各类有自身的一定的范围疆域,而效用上也应各有其不相逾越的节度;( 2 )班固指出各范围疆域没有各自为方、相互排拒;相反,他们是相灭而实相生,相反而恒相成。而唐先生特别欣赏这点;( 3 )唐先生认为司马谈及班固对学术思想的分类和今天学术文化领域的各门类是可以相通的;( 4 )司马谈、班固的分类意涵各人文学术的俱存并在而可各有其发展。唐先生因此指出,由此“以见汉代学者之蔚成人文之道者也”。
然后,黄兆强教授针对上述唐君毅先生的论点对史学现代化产生的各种启示的问题,做出阐述,指出以下四点:各理论、史观应严守本身之分际,不宜越界侵入其他领域 ;应本着兼容并包的雅量,绾合各端、统一各“矛盾”;在共谋人类的福祉的大前提下,并秉持学术本一脉相通的理念进行学科合作、科际整合的历史研究;作为史家,应关注现实、关怀社会、服务国家、热爱祖国。本次讲座是黄教授历史的思考,也是他本人在史学领域长期探索的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为川大学子指明了治学的方法与方向。
在自由提问的环节,全场师生踊跃发言,就中国史学、儒学的一些问题和黄教授进行了交流。讲座之后,四川大学国际儒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舒大刚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最后,在鲜花和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颁发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