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68讲(第六讲)

时间:

地点:

先秦诸子十讲——浪漫哲人庄周与《庄子》

2010年12月20日下午两点三十分,“先秦诸子十讲”系列讲座的第六讲在四川大学研究生院3-131教室准时开讲。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浪漫哲人庄周与《庄子》”,主讲人是吉林大学吕文郁教授。

本次讲座,吕教授主要从五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先秦浪漫的哲学家庄子和《庄子》一书。这五部分是:庄子的生平、《庄子》一书 、《庄子》的散文艺术、庄子思想抉微、《庄子》校注与研究要目。

首先,吕教授先我们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庄子,姓庄,名周,为楚庄王之后裔,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他确切生卒年不详,但与儒家学派的孟子为同时代人。庄子年轻时曾在蒙邑当过管理漆园的小吏。后来,尽管他生活十分贫困,但仍隐居不仕。他为增长见闻,曾先后到过楚、魏等国游历。由于关于庄子的生卒年和国籍的问题在历代争论颇多,所以,吕教授着重为同学们介绍了关于这两个问题前人的研究。吕教授认为历史上庄周确有其人,他不像老子那样迷离恍惚,仅《庄子》书中涉及庄子本人事迹就多达24处。

《庄子》一书在战国时已产生广泛影响。战国的诸子书中《荀子》和《吕氏春秋》都提到了《庄子》这部书。在这部分,吕教授先讲述了《庄子》在历朝历代的发展状况,然后论述了《庄子》各篇作者这个问题。吕教授认为《庄子》一书无论从其思想内容,还是文章风格看,基本上是统一的。而战国时代的诸子之书,很少有全部都是一人作品的,《庄子》也不例外,所以,笼统地按照内、外、杂篇来断定哪些是庄子作品,哪些是后学者作品是不可靠的。

接下来,吕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庄子》的散文艺术。《庄子》是先秦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汪洋恣肆,气势磅礴,岭断云连,妙趣横生等特点,并且善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使用了大量寓言。

在第四部分,吕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庄子的思想。庄子追求绝对自由,不与统治者合作,他痛恨现实社会并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并且猛烈批判儒家的仁义道德。吕教授列举很多史实来证明这些观点。

最后,为便于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吕教授列出了关于《庄子》校注和研究的书目。

吕教授的讲座对同学们的启发颇多。在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