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13日晚上19:00—21:00,《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99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瑞来教授,题目是“历史研究与考证方法论示例(事件篇)”。讲座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廖文辉博士主持。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评议。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粟品孝教授、李晓宇老师、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陈希丰老师,以及古籍所王小红等老师出席了讲座,另有古籍所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其他校内外学人聆听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王瑞来教授以北宋初年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为例,如有关宋太祖之死的“斧烛声影” 之谜具体为何,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事的真伪性,以及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具体时间等问题,为在座听众进行了历史研究与考证方法论的展示与研讨。
首先,王瑞来教授以“事出偶然,隐含必然”八个字引出本次讲座的第一个历史事件的考订——“‘斧声烛影’发覆”。目前史学界大多认为宋太宗得位不正,属于非正常继统,王教授梳理了几种相关文献,如《续湘山野录》、《涑水记闻》以及《烬余录》等,认为其中记载既有符合史实之处,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他进一步依据文献,梳理了太宗当晚的行踪,并为在座听众复原了扑朔迷离的“斧声烛影”之夜的事件演进过程。基于各种史料的综合比对与解读,王瑞来教授认为“斧声烛影”是一次突发事件,由太宗调戏太祖宠妃费氏而引起。另一方面,“斧声烛影”虽然是偶发事件,但背后包含着太宗蓄谋篡位的许多必然因素,比如太宗好色,以及其网罗党羽、培植亲信等行为引起了太祖的不满、警觉与裁抑,二人存在矛盾。因此,王教授认为“斧声烛影”是由于“戏妃”这一偶然事件引起的必然结果,随后并加以引申,为大家分析了宋太祖“金匮之盟”与“继承人”等问题。
其次,王瑞来教授以“时间的错位”为题,考察了“杯酒释兵权”的真伪。他以《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异同,判定李焘没有看到《宋史·石守信传》中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才有了“正史、实录不载此事”的结论。王教授相信“杯酒释兵权”确有其事,认为宋太祖以“仁厚立国”,在面对具有潜在威胁的功臣之时,采取的是温和的赎买政策,用丰财厚禄劝退了手握兵权的诸将。
再次,王教授考察了“王小波、李顺的起义时间”,对“孤证不立”这一史学界重要的考证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一般来说,学术研究要尽量避免孤证,但如果符合逻辑层面的真实,则孤证亦可成立。根据多种史料的记载,王小波、李顺起义的时间皆为淳化四年(993),但是王教授发现曾巩《隆平集》所载起义时间为淳化三年(992)。在考证过程中,王教授强调在考察历史事件的时候,要注意“信息传递的时间差”,并举出《宋史》所载某次广西叛乱的时间与《长编》的记录不同这一例子作为旁证。
王瑞来教授认为“历史在时空中运行,时间记载之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他以年代学为例,考察了西晋王朝的建立时间以及苏舜钦、林逋的生卒年问题,为听众详细分析了对历史事件进行年代换算和推算历史人物生卒年时应注意的问题。王教授提醒听众,研治历史要有认真踏实的精神。最后,他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结束了本次讲座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在座听众纷纷就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向王瑞来教授请教,他都一一作答,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的点评环节,舒大刚教授不仅称赞王瑞来教授精彩的讲授,还勉励听众,要切实学习王教授所强调的考证方法,既要注意史料的搜集,也需重视对于细节的考证与分析。晚上21:00,讲座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